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预防医学的特点:1 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与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人群又着眼于亚健康人群。2 从整体论出发,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探索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3 重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客观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各种生物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与身心疾病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4 从群体的角度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制定卫生政策,实现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提供社区预防和干预的卫生保健。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任务:针对疾病发生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临床预防服务定义: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其服务提供者是临床医务人员,服务的地点是在临床场所,服务的内容强调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且是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临床预防服务内容:1.健康咨询 2.健康筛检 3.免疫接种 4.化学预防。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 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定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筛查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3.免疫接种 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4.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