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矿山生态修复有哪些新技术VIP免费

矿山生态修复有哪些新技术_第1页
1/11
矿山生态修复有哪些新技术_第2页
2/11
矿山生态修复有哪些新技术_第3页
3/11
1矿山生态修复有哪些新技术1 仿自然地貌修复技术(一)人工地貌通常,在矿山开采破坏前,矿区原本的经过 10 年乃至百年自然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继而促使了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的发生。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远远不可能使其完全恢复原本的状态,事实上,更多的时候它是人为地重建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这也是生态重建的名词在土地复垦中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人工生态系统是指经过人类干预和改造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其易受人类社会的强烈干预和影响,且不稳定,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随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自我调节能力差,并且系统本身不能自给自足,依赖于外系统,并受外部的调控。同时,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所以人工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和人类(包括生活和生产活动)三部分组成的网络结构。人类在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又是主宰者,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典型的矿区人工恢复地貌如经过人工重建的绿化煤矸石山、大型堆砌排土场等,其往往具有较重的人工痕迹,形状规则布局过于工整,且花费较大,但不易保持。人工生态系统需要长期的维护,在矿区尺度上,对于全国大量的大面积矿区来说,这种人工生态系统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二)景观表征对于矿山开采破坏景观的具体评价,现有研究通常通过分形理论或景观指数来表征。分形理论大多应用于对宏观大尺度的地形和微观尺度的土壤颗粒分布进行表征,通过单一分维数表征地形复杂程度,如河道地貌(朱嘉伟等,2005)、土地利用结构(赵晋宝,2014)、侵蚀冲沟等;通过多重分形谱表征地形的变异特征,如土壤粒径分布规律(王金满等,2014)等。但分形理论对于露天煤矿排土场等中小尺度的受损土地景观表征研究相对较少(张莉等,2016)。另一种表示法为景观指数。利用景观指数可以表征矿区土地景现破碎化程度,其连接性与异质性、结构、空间排列等。其主要使用指数包括:分维数、多样性、优势度、斑块数目、景观类型面积比例、景观形状指数、蔓延度、破碎度、香农2多样性指数与香农均匀度指数、分离度、均匀度等(毕如田等,2007;李幸丽等,2009;万越,2015;张前进等,2006;韩武波等,2012),其表征意义可查阅相关参考文献。(三)景观重塑与再造由于矿山开采活动形成的人造景观与周围原有景观不协调,景观连接性差,造成生态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矿山生态修复有哪些新技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