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学用药情况调查报告与科学组个人工作总结汇编VIP免费

科学用药情况调查报告与科学组个人工作总结汇编_第1页
1/11
科学用药情况调查报告与科学组个人工作总结汇编_第2页
2/11
科学用药情况调查报告与科学组个人工作总结汇编_第3页
3/11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科学用药情况调查报告与科学组个人工作总结(多篇范文)汇编科学用药情况调查报告科学合理地用药可以收到防、治疾病的功效,反之,则延误病情,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患者用药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现结合药事管理工作的经验,谈谈怎样避开几种常见的、不良的用药习惯,正确合理用药,确保身体健康。一、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大部分药品说明书或标签上,药品的用法都是标明一日服几次。据此,人们“约定俗成”地都把一日服用 3 次的药物在早、中、晚餐前后服用,这样,本应 24 小时服用的药物实际上 12 小时就服完了,另外 12 小时则无药可服。这就造成白天血药浓度高,夜晚血药浓度低的不均衡现象。对于那些需要维持体内平稳浓度才能发挥作用的药物来说,这样的服药方法是不可取的。科学的提法应该是“用药间隔”。比如,抗菌药物在体内需要保持相对平稳、最好是在最低抑菌浓度之上的血浓度,而不是白天高、夜晚低,那样容易给病菌以苟延残喘的机会。一般来说,半衰期(t1/2)长的药物给药间隔较长,反之,半衰期(t1/2)短的药物给药间隔也相对较短。但临床上并不简单按半衰期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作用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常见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的时间长短。因此,该类药物的日剂量通常应分次给药,使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 MIC 的时间尽量长。而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其杀菌作用第 1 页 共 11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越高,其杀菌作用越强。因此,该类药物的日剂量可一次或分 2 次给药。为有效控制感染,应尽快使药物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对于估量在12 小时仍不能达到有效稳态血药浓度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就需给予首次负荷剂量,即加倍剂量给药。再如平喘药茶碱、氨茶碱等也需要保持相对平稳的血浓度,以使病人呼吸顺畅。假如晚上血茶碱浓度过低,患者夜晚就特别难受。当然,也不是所有药物都严格要求匀速给药。有些药物的半衰期很长,一天只需服药 1 次,人们往往固定在早晨或晚上服药,对这样的药物不需要特别苛求。比如多潘立酮(吗丁啉),是一种促胃动力药,夜晚人们不进食,胃自然不需要动力,因此多潘立酮(吗丁啉)只需要在白天这个时间区内给药就可以了。还有一些非治疗药物,例如保健用的药品,早一点晚一点服用不会有很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科学用药情况调查报告与科学组个人工作总结汇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