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情况的调研报告《XX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第十届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工作将从此步入法制化轨道。为了贯彻好《条例》,掌握全省墙改工作现状,根据参事室领导工作安排,我们走访省墙改办及相关部门进行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成绩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起步于1991年。从成立省墙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省计委等相关10委(厅、局)下发“关于推进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工作以及征收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基金的规定”开始,到以省政府令的形式颁布《XX省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1997年5月1日)和《XX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办法》(2003年6月13日),直到《条例》的颁布和即将施行,我省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据省墙改办统计,我省新型墙体材料产量由2000年的63亿块增长到2006年的106亿块,同比增长68.2%,2007年已达120亿块左右,同比去年增长13.2%;全省新型墙材在墙体材料总量中的比例由2000年的19.6%上升至2006年的42%和2007年的大约48.4%。目前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已形成砖、块、板三大类共计40余个品种。新型墙体材料企业发展至700多家,年产规模约180亿块。省内部分地区还形成了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新型墙体材料主导产品系列,如淮南、淮北、xx市以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为主的产品系列,xx市以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及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为主的产品系列,xx市以混凝土多孔砖为主的产品系列。“十五”期间,由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与应用,全省共节约土地达7万亩,节约各项能源折合260万吨标准煤;利用工业废渣1500万吨,减少废气排放600万吨,在经济效益发展的同时环境效益也同步得到了明显提高。二、目前新型墙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禁实”力度需继续加强:调研中发现,各地在执行省政府2003年159号令及实第1页共5页现“禁实限粘”目标上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对“禁实限粘”思想上认识不统一,执行力度不够。我省现粘土砖生产企业数量仍较多,规模化生产粘土砖企业有约3000家,此外从事较落后的土窑、吊窑生产的企业还有7000余家。由于目前对相关企业缺乏应有的管理与监督,部分地区执法力度明显较弱,造成一些地区生产企业在证照不全的情况下仍违法经营,非法破坏土地资源、无计划大肆取土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地方政府受利益的驱使,对一些非法生产企业或明或暗进行保护,甚至部分非法企业在地方还被确认为招商引资项目受到公开保护,这些行为造成了依法开展墙改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难度。同时,多年来我省缺乏对粘土砖生产企业在生产数量上的有效控制,缺乏计划性指导和相应约束手段,由此造成建筑市场在“禁实”和推广新墙材两个方面均缺乏应有力度,形成目前粘土实心砖与新墙材在建筑市场上极不对等的竞争局面。2.墙改基金的征收与管理等政策需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在“禁实”工作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文件,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简称墙改基金)的按政策征收、退还与使用是推进墙材改革工作的重要的经济杠杆。但地方政府相关领导随意减免墙改基金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经济杠杆失灵,墙改基金征收严重缩水,阻碍了墙改工作的正常运行。据统计我省目前每年墙改基金由此减收约3亿元。此外,墙改基金本应专款专用,但部分地区截留本该退返企业的专款,严重影响了新型墙材生产企业扩大再生产和经营能力的提升,抑制了企业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部分基层税收职能部门片面考虑增加税收,违反相关规定,随意制定了一些不利于“禁实限粘”的税收政策;省内目前个别地区甚至基层墙改管理机构设置还不到位,工作出现“真空”,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内新墙材的应用与发展。3.新墙材技术自身的弱点急需改进。中国几千年的“秦砖汉瓦”一直沿用至今,从设计到制造工艺较为成熟,使用技术要求简单,易于市场普及;而新墙材在研发、工艺及使用各环节上均处于待成熟阶段,短期内生产工艺变革、使用观念转变、市场推广都是新墙材发展的不利因素。目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