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旅调研:文化历史价值分析 济南是美丽的。“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潇洒似江南”,所以“羡杀济南好山水,有心常做济南人”。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舜文化、泉文化、名士文化和诗文化。我觉得近代的济南也是很值得称颂的。这就是济南的自开商埠和商埠区的建设。 一、济南商埠区的历史变革 随着胶济铁路的建成,济南商贾云集,商业很快发展繁荣起来。1904 年,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山东巡抚报请朝廷要求自开通商口岸。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不惜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强迫开放通商口岸。在近代的条约中,几乎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英南京条约》,首批开放的有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天津 条约》中,就有天津 、营 口,从 南到 北 中国的沿 海全 面开放。以后,随着侵 略 的深入 ,开放的城市又 逐 渐 延 伸 到 内地 。这些 开放的城市被 称为“约开商埠”,是被 迫开放的。济南则 不同 了,没 有人强迫是“自开”的。这反 映 了城市管 理 者 的心胸 和眼 光 ,门既 然 已 经 打开,何 不再 开的大一些 ,因 为这时 已 经 不是“闭 关 锁 国”的时 代了。1904 年 5 月 1 日 ,北 洋 大臣 兼 直 隶 总 督 袁 世 凯 、山东巡抚周 馥 上奏 清 朝政 府 ,拟 请在山东内地 自开商埠。奏 折 中称:在济南城外 自开通商口岸,以期 中外 咸受 利 益 ,拟 将 潍 县 、周 村 一并 开作商埠,清 朝政 府 批准 了奏 章 ,山东三处自开商埠。当时商埠的范围:东起济南老城之西(今纬一路),西至北大槐树(今纬十路),南沿赴长清大道(今经七路),北以胶济铁路为限(今经一路),计东西长约五里、南北约二里的区域划作商埠,用以商货转输、发展商业。自开商埠有利于城市的管理和维护城市的权益。 在城市的建设中,为了扩大城市的规模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摊煎饼的做法;二是在老城之外另建新城。北京就是采取了摊煎饼的做法,如:三环、四环、五环,一圈圈地向外扩大。济南开埠后,是在老城之外另建新城。这样既很好地保存了老城的历史风貌,又兼顾了城市的发展。商埠就是在老城之西新建的商业区。另建新城的还有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这两座古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如果不这样,就没有这样珍贵的文化遗产了。济南由于城市的发展,外国人比较多。为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