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公路工程概预算概述 [职业能力目标与学习要求] 通过对公路工程概预算分类、作用及投资额测算体系和概预算编制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工程概预算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分类及概预算编制方法有了一个较全面的掌握和认识,为今后能从事“造价员、施工员、监理员”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 教学重点: 1、工程投资与概预算; 2、概预算的分类、作用和投资额测算体系; 3、概预算编制方法。 第一节 概、预算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建筑工程概、预算制度产生于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6世纪。概预算制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6世纪到 18世纪末,是第一阶段,由“测量员”对已完工程的工程量进行测量并估价。19世纪初期,是预算工作发展的第二阶段,由“预算师”在开工之前,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工程量计算,以作为承包商投标的基础,中标后的预算书就成为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 40年代发展到第三阶段,建立了“投资计划和控制的制度”,他们的投资计划相当于我国的初步设计概算或投资估算,作为投资者预测其投资效果,进行投资决策和控制的依据。 建立统一的预算制度,我国是始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一五”计划时期,从原苏联学来的。1958年后,概、预算工作中央不再统管,下放给各省、市、自治区管理,不久在“文革”中被作为“修正主义的管、卡、压”进行了批判。1967年废除了预算制度,实行经常费办法,即施工企业的工资和管理费由国家拨付,材料费向建设单位实报实销。这实际上是供给制造成了不讲管理,不讲核算,不讲成本的吃“大锅饭”局面,以致损失浪费严重,投资效果极差。1973年取消经常费办法,恢复预算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加强了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多次部署整顿和加强“三算”的管理工作,要求做到设计要有概算,施工要有预算,竣工要有决算,以促进经济核算,发挥投资的预定效果。同时,国家还组织了设计部门、施工部门和建设银行及各主管部门制定了工程预算、概算定额及各项费用标准,作为编制基本建设概、预算的依据。 总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概、预算制度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与不断完善的,概、预算制度也肯定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二节 工程投资与概预算 投资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将其能支配的资源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管理与控制基本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家。国家通过基本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