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评价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韦伯区位论的评价 第三节 其他区位论 一、胡佛交通区位论 二、行为区位论 本章讨论—— 谈谈你对农业区位理论的认识 谈谈你对工业区位理论的认识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 1 9 世纪,德国的农业制度改革;杜能本人是农业资本家;1 8 2 6 ,他发表了《孤立国》,认为当时流行的泰尔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并非是合理农业经营的一般地域配置原则。 (二)目的:从“孤立国”的假想空间出发,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探索这种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关于“农业集约”的教学资料—— 农业经营集约化生产指在单位土地中投入较多的劳、资本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可分两阶段: 初期阶段——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集约;高级阶段——以资本的大量投入为主的集约。 二、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 理论前提(“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 、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 、不存在通航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3 、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其他自然条件也是匀质的); 4 、距城市 5 0 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 、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 、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7 、运费是运量和距离的函数,且由生产者承担。此外,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地租形成机制 1 .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两点结论:在“杜能条件下”,同一产品的地租只与 Kt(运费)有关;运费不能无限制增加,否则要改变经营方式。 2、地租曲线 指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范围)连结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由此,形成了经典的杜能圈层式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如图 6.1)。 (三)杜能的农业生产空间配置模式 1、配置基本原理 在城市近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