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汇报材料我区自20XX年开展创建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区以来,经过两年的努力,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残疾人融入“四位一体”的康复工作架构。全区8557名残疾人在社区内得到了就地就近的康复训练与服务,从而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现将我区创建活动汇报如下: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努力构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新格局2006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为龙头,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着力夯实残疾人康复工作基础。成立了由主管残联工作副区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分管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为成员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强化了领导。政府主管领导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于2006年6月16日召开民政、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会议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对各相关部门进行了分工部署,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从而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协调,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社区康复工作格局。此后各责任单位紧密围绕实施方案开展创建活动,逐步完善了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为龙头,社区居委会康复站为体系;建立健全了从五类残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社区康复站到残疾人家庭的三级康复服务模式;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中心、社区等相关机构为依托的康复架构,为社区内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建立制度,规范运作,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为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实现20XX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目标,我们坚持实施“五个到位”“四项机制”、“三个纳入”、“三大网络”、“二个政策”,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工作落实上确保“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政府主管副区长任组长,残联、卫生、民政、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协调配合到位。就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各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协调,直到解决为止。三是康复协调员配备到位。全区五个街道的33第1页共4页个社区全部配备了康复协调员,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了康复指导员。四是培训到位。2006年以来我们采取以会代训和集中办班的形式先后组织了三批80人次的社区康复管理人员和康复协调员的培训,培训学时达34学时,经考试全部合格、并持证上岗。五类康复技术人员的培训由卫生部门举办的全科医生培训班就康复需求调查、残疾评定、及实用康复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培训课时120时,经考试全部合格。五是康复经费落实到位。区财政按每年人均0.30元投入残疾人社区康复经费,两年共22万元。为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康复服务等提供了资金的支持。在工作管理上完善了“四项机制”。一是完善康复需求登记机制。街道社区入户走访,调查摸底了解残疾人康复需求,及时填写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建立每人一档,因人而宜落实康复措施,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分类管理机制。通过需求调查,对各类康复需求进行分类管理。而后实行分类指导,提供相应服务,并填写服务记录。三是完善医生评估鉴定机制。残疾人康复训练有医生指导,制定训练计划,训练效果由医生进行效果评估。四是建立奖惩机制。自2006年,我区就将社区康复中一些重点康复项目纳入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考核管理。实行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统一奖惩。在规划部署上实施“三个纳入”。即将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和社区康复,使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认真开展好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将医疗康复纳入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并落到实处;纳入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工作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在服务管理上建立了“三大网络”一是健全组织管理网络。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了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负责检查协调管理全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建立康复技术指导网络。成立五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发挥技术示范、人员培训、基层指导、知识普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