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数 学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教材分析 《截一个几何体》选自新世纪版北师大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是初中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增内容,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经历切截几何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空间几何体与截面之间的关系和切截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体会猜想,动手操作验证,讨论交流,归纳结论,应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2、解决问题: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通过总结,归纳,获得经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难点:1 . 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来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2 . 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从理论上理解截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可能性,以及七边形的不可能性。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常见的几何体的特点,理解了各种生活中所熟悉的几何体的表面组成;掌握了点,线,面,体四者之间的动态与静态的关系,再加之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解剖身边的事物,对出现在自己周围的物品进行实际的动手切截,热情势必较高,再配合创设一系列合理的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本节课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法指导 1 、观察猜想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丰富的图片,联想这些截面图形与实际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几何直觉。 2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