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刘佳概念带状疱疹,别名又称缠腰火龙、蛇盘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varicella-zosterVirus,VZV)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生的、沿神经带状分布、单侧分布、密集成群的疱疹为特点,疼痛明显,愈后极少复发。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本病的致病病原体,侵犯儿童可引起水痘,在成年人及老年人则引起带状疱疹。机体患水痘后为不全免疫,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内,不能被体内的高效价抗体清除,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诱发带状疱疹。•病毒经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中繁殖,经区域淋巴结侵入血循环,扩散在身体各部位(潜伏期12~17天),全身出现斑丘疹和水疱,这就是儿童的水痘,此时病毒沉着于上皮样细胞中,而呼吸道及痘疤均可为传染源。水痘痊愈后,少数潜伏在神经节细胞中的病毒,在多数人身上一般呈“沉睡状态”,可在若干年之后在某些激惹情况下活化。劳累、精神负担过重、熬夜、酗酒、过冷、急性感染、消耗性的疾病、吸毒、服用大量抗生素以及手术创伤等诸多因素都能“激活”它们,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并按神经分布形成带状。疾病的主要特点11年幼年长都会发病,以成人多见且症状较重22四季皆能发病,以春秋季和潮湿天居多33人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现疱疹,以躯干及面部最常见44水疱和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躯体中线。易感人群•带状疱疹是一种和人体免疫力息息相关的疾病。以下三类人最容易得带状疱疹•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不佳、新陈代谢慢,患病后更容易留下神经痛的后遗症。近年来带状疱疹不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发病人群也有低龄化倾向,中青年患者很常见。•工作紧张、精神压力长期较大、情绪经常低落、长期熬夜的人也要警惕带状疱疹。因此要预防该病,首先就应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肿瘤患者、患有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等免疫制剂药物的人也易发生该病。临床表现•典型表现•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有超过8周者。有些患者在疱疹愈合后,仍有神经痛症状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临床表现•特殊表现•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临床表现•特殊表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诊断1.病变皮肤出现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2.有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3.中间皮肤正常。4.少复发。并发症•并发细菌感染•疱疹后后遗神经痛•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引发内耳功能障碍•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局部治疗治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