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Q 分解法的原理 P-Q 分解法是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 P-Q 分解法利用了电力系统的一些特有的运行特性,对牛顿-拉夫逊法做了简化,以改进和提高计算速度。 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特点:通常网络上的电抗远大于电阻,则系统母线电压幅值的微小变化对用功功率的改变影响很小。同样,母线电压相角的的改变对无功功率的影响较小。因此,节点功率方程在用极坐标形式表示时。它的修正方程式可简化为: 00PHQLU U 将 P、Q 分开来迭代计算,因此大大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但是 H、L 在迭代过程中仍将不断变化,而且又都是不对称矩阵。对牛顿法的进一步简化。为把上式中的系数矩阵简化成迭代过程中不变的对称矩阵。 在一般情况下线路两端的电压相角ij 是不大的,因此可以认为: cos1sinijijijijGB 2iiiiQU B 考虑到上述关系,可以得到: ijiijjijiijjHU B ULU B U 节点的功率增量为: 11(cossin)(sincos)niisijijijijijjniisijijijijijjPPUUGBQQUUGB P-Q 分解法的特点:以一个 n-1 阶和一个 n-m-1 阶线性方程组代替原有的 2n-m-1 阶线性方程组;修正方程的系数矩阵 B’和 B” 为对称常数矩阵,且在迭代过程中保持不变;P-Q分解法具有线性收敛特性,与牛顿-拉夫逊法相比,当收敛到同样的精度时需要的迭代次数较多。 二、程序说明 1.数据说明 Branch1.txt:支路参数矩阵 第 1 列为支路的首端编号;第 2 列为支路的末端编号(首端编号小于末端编号);第 3 列为之路的阻抗;第 4 为支路的对地容抗;第 5 列为支路的变比;第 6 列为折算到那一侧的标志 Branch2.txt:节点参数矩阵 第 1 列为节点所接发电机的功率;第 2 列为节点负荷的功率;第 3 列为节点电压的初始值;第 4 列为 PV 节点的电压 V 给定值;第 5 列为节点所接的无功补偿设备的容量;第 6 列为节点分类标号 igl,其中 igl=1 为平衡节点,igl=2 为 PQ 节点,igl=3 为 PV 节点。 n 为节点数、sb 为平很母线节点号(固定为 1)、pr 为误差精度。 2.运行 将上述三个文档及主程序文件放在同一个路径下,程序运行时,按照相应的提示输入如下数据:n 为节点数、sb 为平很母线节点号、pr 为误差精度,运行,得出结果。 三、流程图 开 始 输入原始数据 形成矩阵 B’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