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 功率放大电路 ——卢浩天 LC 梦创电子制作工作室 一、PWM 功率放大原理 PWM 功放电路有单极性和双极性之分。双极性指在一个PWM 周期内,电机电枢电压正、负极性改变一次;单极性指PWM 功放管工作时,有一个PWM 信号端和一个方向控制端,在电机正转或反转时,仅有对应的一对功放管通电,而另一对功放管截止。因此,电机电枢在正转或反转时,正、负极性是固定的,即是单极性的。 若忽略晶体管的管压降,可以认为PWM 功率放大管的输出电平等于电源电压,即|ABU|=CU 。图1 描绘了电枢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在图中,T 为 PWM 脉冲周期,PT 为正脉冲宽度,hT 为负脉冲宽度。电枢两端的电流是一个脉动的连续电流,从图可看出,电枢两端的电流是一个脉动的连续电流,加快PWM 的切换频率,电流的脉动就变小,结果近似于直流信号的效果,使电机均匀旋转。同时,如果改变PWM的脉冲的宽度,电枢中的平均电流也将变化,电机的转速便将随之改变,这就是PWM 调速的原理。 在图中,PWM 脉冲频率决定了电枢电流的连续性,从而也决定了电机运行的平稳性。如果脉冲频率切换频率选择不当,电机的低速性能有可能不理想,容易烧坏晶体管,而且由于电流不连续,电机有可能产生剧烈震荡,甚至出现啸叫现象,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因此,在设计PWM 功率放大器时,要慎重选择切换频率。为了克服静摩擦,改善运行特性,切换频率应能使电机轴产生微振,即: SACTMTTLUKFF4 式中,TK 为转矩系数,MTCK(MC 为电机电磁常数、为励磁磁通),CU 为功放电源,AL 为电枢电感,ST 为电机静摩擦力矩。 另外,选择切换频率具体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1)微振的最大角位移应小于允许的位置误差。在伺服系统中,假设要求位置误差小于 ,则要求切换频率满足下式: 31)1 9 2(JLUKFFACTT 式中,J 为电机及负载的转动惯量。 ( 2)应尽量减小电机内产生的高频功耗。PWM 脉冲信号的谐波分量将引起电机内部的功耗,降低效率。为此切换频率应足够高,使电机电枢感抗大大超过电枢内阻,即要求 AATLRF2 式中,AR 是电机电枢电阻。 ( 3)应当远远大于系统的固有频率,防止系统固有振荡。 实际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上述条件,在 1000Hz 至数万Hz 的范围内选取PWM 切换频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伺服电机的电枢电感较小,如果频率不够高,交流分量过大,很容易烧毁功放管。不过功放管的开关频率总有一个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