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新方式-焦点解决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中,虽然正在为实现学生基于自身力量或能力解决问题这一目标而努力,但在如今的咨询实践中,“病理化倾向”的医学治疗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被认为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诊断后,咨询者便对其开始实施咨询计划。 毫无疑问,许多学生已经从这种“病理化”导向的治疗方式中受益,但他们不得不被贴上诸如“精神疾病”、“行为能力缺失”、“学习能力缺失”等负性标签。对个体病理的强调意味着学生似乎出了问题,其结果往往是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得他们更加难以调整力量面对那些需要解决的困难。 因此,我们认为在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中,尝试运用具有积极心理学倾向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简称 SFBT)代替病理化的咨询模式是有意义的。 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⒈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源起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由 Steve de Shazer、Insoo Kim Berg及其同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而来的。就在这个时期,密尔沃基小组开始关注来访者何以更加期待事件发生变化,而不是对问题本身进行抱怨。这一发现已非常明确地表明:许多来访者正在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问题。 ⒉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主要任务 2 就如其名称所示:较之问题解决,焦点解决更加强调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建构。在学校心理咨询领域,其治疗的核心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想像他(她)希望事件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必要做些什么才可以达成目标。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认为:学生愿意发生变化,并正在尽全力使变化得以发生,并且有能力使之发生。进而,我们认为解决方案(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许已经产生,因此需要寻找例外架构——即当问题不再出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因此,焦点解决疗法往往把与学生的会谈看作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会面。学生与咨询员一起建构目标,在此构架中变化将会呈现。SFBT是短期的,通常持续四至六次会谈,但也可以缩短到一至二次会谈。 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语言特征 鉴于语言在建构含义与具体解决方案过程中的重要性,学校咨询员必须关注自己应该鼓励学生谈论些什么,什么内容不要去谈论,将会谈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希望事件如何发生变化,使变化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学生需要做些什么以保持变化得以持续等问题。有关问题本身的讨论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建构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 谈论问题本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