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校教育合作与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材料摘要: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尤其需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以班级为教育实体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才能构建起“共生、 互补、双赢”的家校合作体系。本课题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区域家庭教育环境、 区域家长素质的背景、 区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本校的教育实践,围绕学校“以人为本, 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以“家校研讨会”为主线的行动研究,因地制宜,优化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促进家校、 师生教育关系的和谐发展; 构建起家校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发挥家校双方的积极性, 进一步促进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取得教育的最大效应。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一、课题提出背景(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 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近年来,西方及亚洲的发达国家纷纷将家校教育合作发展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校教育合作发展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各国开展的家校合作研究的内容包括: 1、家校合作类型 2、家校合作方案 3、家校合作模式。在我国,班级是中小学现行教育管理组织架构中最微观的实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班级管理与建设的优劣密切相关,而在这其中, 家庭的通力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校互联”作为十五重点课题,于2002年 4 月在中央电教馆立了项。2004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二)区域家庭教育环境分析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对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社区的了解,我校区域教育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学校居于城乡结合地带,近些年来, 由于周边小区的建设发展,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增多。学校的教育环境受外部环境、外来人员的干扰和影响较大;社区经济状况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家庭占的比重较大,不少家2 庭已从事小本生意、接受救治为生;人口成员复杂,外来人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