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2024儿童单纯性肥胖obesit定义小儿单纯性肥胖(obesity)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3病因4遗传因素12其他:进食过快精神创伤能量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病理生理引起肥胖的原因为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或体积增大。人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主要在出生前3个月、生后第1年和11~13岁三个阶段,若肥胖发生在这三个时期,即可引起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性肥胖,治疗较困难且易复发;而不在此脂肪细胞增殖时期发生的肥胖,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而数目正常,治疗较易奏效。肥胖患儿可有下列代谢及内分泌改变。病理生理1.体温调节与能量代谢肥胖儿对外界体温的变化反应较不敏感,用于产热的能量消耗较正常儿少,使肥胖儿有低体温倾向。2.脂类代谢肥胖儿常伴有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游离脂防酸增加,但高密度脂蛋白(HDL)减少。故以后易并发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胆石症等疾病。3.蛋白质代谢肥胖者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水平增高,易发生痛风症。病理生理4.内分泌变化内分泌变化在肥胖小儿较常见。(1)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总T4、游离T4、总T3、游离T3、反T3、蛋白结合碘、吸131碘率等均正常,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也正常,但发现T3受体减少,被认为是产热减少的原因。(2)甲状旁腺激素及维生素D代谢:肥胖儿血清PTH水平升高,25-(OH)D3及24,25-(OH)2D3水平也增高,可能与肥胖的骨质病变有关。(3)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肥胖儿血浆生长激素减少;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消失;在低血糖或精氨酸刺激下,生长激素分泌反应迟钝。但肥胖儿IGFl分泌正常,胰岛素分病理生理泌增加,对生长激素的减少起到了代偿作用,故患儿无明显生长发育障碍。(4)性激素的变化:女性肥胖患者雌激素水平增高,可有月经不调和不孕;男性患者因体内脂肪将雄激素芳香化转变为雌激素,雌激素水平增高,可有轻度性功能低下、阳痿,但不影响睾丸发育和精子形成。(5)糖皮质激素:肥胖患儿尿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及皮质醇均可增加,但血浆皮质醇正常或轻度增加,昼夜规律存在。(6)胰岛素与糖代谢的变化:肥胖者有高胰岛素血症的同时又存在胰岛素抵抗,致糖代谢异常,可出现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临床表现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患儿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明显肥胖儿童常有疲劳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由于脂肪的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故肺泡换气量减少,造成低氧血症、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称肥胖-换氧不良综合征(Pickwickiansyndrome)。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可见患儿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严重肥胖者可因皮下脂肪过多,使胸腹、臀部及大腿皮肤出现皮纹;因体重过重,走路时两下肢负荷过重可致膝外翻和扁平足。女孩胸部脂肪堆积应与乳房发育相鉴别,后者可触到乳腺组织硬结。男性肥胖儿因大腿内侧和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可隐匿在阴阜脂肪垫中而被误诊为阴茎发育不良。肥胖小儿性发育常较早,故最终身高常略低于正常小儿。由于怕被别人讥笑而不愿与其他小儿交往,故常有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胆怯、孤独等。实验室检查肥胖儿甘油三酯、胆固醇大多增高,严重患者血清β白蛋白也增高;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血生长激素水平减低,生长激素刺激试验的峰值也较正常小儿为低。肝脏超声波检查常有脂肪肝。诊断小儿体重为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以上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20%~29%者为轻度肥胖;30%~4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确诊时须与可引起继发性肥胖的疾病鉴别。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是评价肥胖的另一种指标。BMI是指体重(kg)/身长的平方(m2),小儿BMI随年龄性别而有差异,评价时可查阅图表,如BMI值在P85~P95为超重,超过P95为肥胖。鉴别诊断1.伴肥胖的遗传性疾病(1)Prader-Willi综合征:呈周围型肥胖体态、身材矮小、智能低下、手脚小、肌张力低、外生殖器发育不良。本病可能与位于1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