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护理要点演讲人汇报日期目录健康教育06.护理措施05.评估与观察要点04.辅助检查03.临床表现02.疾病定义01.01疾病定义疾病定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是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以血清甘胆酸含量的显著增高、肝功能轻至中度损害并排除肝炎的一种妊娠期特发性疾病。0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大多数患者皮肤瘙痒发生在妊娠晚期,80%在30周之后出现,分娩后数小时或数日内迅速消失。瘙痒程度各有差异,一般呈持续性,日间轻,夜间加重。瘙痒一般起始于手掌和脚掌,之后逐渐向四肢近端延伸,甚至发展到面部。全身检查时可见皮肤上有抓痕。黄疸。10%~15%患者出现轻度黄疸,一般不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加重。黄疸一般于分娩后数日内消退。皮肤抓痕。患者四肢皮肤可见因瘙痒所致的抓痕。消化道症状。一般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少数孕妇出现上腹部不适,轻度脂肪痢。0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血清胆汁酸测定。血清胆汁酸>10μmol/L可诊断;≥40μmol/L提看专病情较重。肝功能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04评估与观察要点评估与观察要点疾病史。询问患者孕产史,了解有无家族史,有无其他引起皮肤瘙痒、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的疾病。皮肤状况。评估皮肤瘙痒和皮肤完整性程度。对严重瘙痒的孕妇应了解有无失眠、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胎儿情况。监测胎儿在宫内的情况。一般状况。评估孕周,孕妇的生命体征。黄疸情况。评估孕妇皮肤、黏膜颜色,注意尿色,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有无发热、急性上腹痛等肝炎表现。评估睡眠情况。患者是否因皮肤瘙痒而致睡眠不足。010305020406心理情绪状况患者是否因担心自己病情发展和胎儿安危有焦虑以及因皮肤瘙痒而烦躁、情绪不稳定等情绪变化。评估与观察要点05护理措施护理措施环境与休息。保持患者病室空气新鲜、安静、温度适宜,促进舒适,保持心情愉快。为患者安排小房间休息,避免被打扰。卧床休息时取左侧卧位。因患者皮肤瘙痒的特点是白天轻夜间重,因此叮嘱患者在白天皮肤瘙痒减轻时补充睡眠,为患者拉上窗帘,关门,减少探视等措施,创造睡眠环境。各种治疗和护理尽可能集中进行,晚上按时熄灯,让患者休息。病情观察。观察皮肤瘙痒的发展情况。有无其他继发症状。如孕妇黄疗加重预示病情发展,应报告医生处理。观察有无宫缩、阴道流血、流液等情况,出现早产征象或胎膜早破者应配合医生积极给予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母婴有一个良好的分娩结局。保持皮肤完整。指导患者应对皮肤瘙痒的方法,避免搔抓和损伤皮肤,皮肤瘙痒时患者可使用压或轻拍的方法减轻瘙痒程度,护十可为患者安排看电视、听音乐、聊天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注意患者指甲应剪短,指导患者穿棉质、透气、宽大的衣服。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患者和家属大多会担心疾病对母婴的影响,医务人员注意不对孕妇介绍疾病预后,避免其恐惧、紧张。对她们的疑问给予详细解答,告知治疗方法,使她们配合治疗。适时地关心和陪伴产妇,促进舒适和睡眠,可以减轻焦虑、烦躁等情绪。教会孕妇自数胎动方法,让其对胎儿自我监测,胎儿正常,也能使孕妇安心。指导患者放松。如听音乐、看电视、看书、聊天等分散注意力,鼓励家属陪伴患者。监测胎儿情况。定时听诊胎心,如胎心异常,可持续胎心监护,并通知医生处理。胎心异常时协助孕妇左侧卧位,给予氧气吸入,同时安抚孕妇。监测是否发生胎膜早破。肝内胆汁淤积时易发生胎膜早破,如发生胎膜早破应嘱咐患者立即卧床听取胎心是否正常,观察流出的羊水量、颜色等,记录破水时间,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胎头未入盆时,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发生脐带脱垂。用药护理。遵医嘱为患者使用保胎药、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缩宫素等,用药期间观察用药反应和效果。新生儿护理。胎儿娩出前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新生儿根据分娩时的孕周给予相应的护理。如为早产,可能母婴分离,教会产妇和家属护理新生儿,知识和注意事项。如新生儿在母亲身边,应母婴同室,在母亲床旁进行新生儿护理,同时示教产妇如何进行沐浴、脐部护理、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