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病人的护腹外疝病人的护理理外二科王亚腹外疝的概念•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边同腹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疝的种类疝的种类一、腹外疝股疝斜疝脐疝切口疝等二、腹内疝膈肌裂孔疝网膜孔疝三、脑疝枕骨大孔疝小脑幕切迹疝四、其它肌疝(肌筋膜缺损形成)其中以腹股沟疝最多见,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腹股沟疝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两者之比为15:1。•病因(一)腹壁强度降低(1)先天性因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腹白线发育(2)后天性因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和老年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二)腹内压力增高(1)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2)腹水、妊娠(3)举重、婴儿啼哭•病理解剖病理解剖疝组成:疝环(疝门)腹壁薄弱区或缺损所在疝囊壁层腹膜经疝环向外突出形成疝内容物小肠最为多见,大网膜次之;盲肠,乙状结肠和膀胱次之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一肿块,局部有轻度坠胀感。•可复性斜疝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用力时出现,若平卧休息或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肿块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临床中最为常见。•难复性斜疝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同时伴有胀痛,还可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嵌顿性疝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若嵌顿物为肠袢时可伴有腹绞痛、恶心呕吐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绞窄性疝症状多严重,可因疝内容物发生感染具有嵌顿性疝和全身中毒以及感染性休克的表现。斜疝直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多见于老年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半球形,基底较宽疝块不再突出疝块仍可突出精索在疝囊后方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较多极少发病年龄发病年龄突出途径突出途径疝块外形疝块外形压迫深环试验压迫深环试验精索与疝囊关系精索与疝囊关系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嵌顿机会嵌顿机会治疗治疗•处理原则应尽早实施手术(一)非手术治疗:一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二)手术治疗疝囊高位结扎疝修补术疝成型术无张力修补术是将合成纤维网片制成的圆锥形花瓣状置于疝内环处以填充缺损,再将一合成纤维网片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替代传统的张力缝合。汇报病史•10床,患者何永桃,男,72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半年余”6月1日9时入院。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步态正常。T36.6℃,P60次/分,R20次/分,BP115/76mmHg。病程中无恶心、呕吐,无寒颤、高热,无头昏,乏力,无黄疸等,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查体:腹平软,右侧腹股沟区见大小约7×3cm,突入阴囊,边界清,质软,无明显压痛,平卧可回纳,皮下环可增大可容纳2指尖大小,压住内环部位未见肿物复出,双侧睾丸在位发育正常。汇报病史•既往史:患者否认其他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史,手术及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个人史:已婚,家住菖蒲镇水畈村,无疫水疫源接触史,无抽烟喝酒嗜好,无其他不良嗜好。•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辅助检查:B超示:右侧腹股沟疝。•实验室检查:血常规:6.9×10*12/L、红细胞4.63×10*12/L、空腹血糖:6.7mmol/L。汇报病史•入院后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外科二级护理,术前禁食12小时及禁水4小时,平卧休息。定于6月2日上午8:00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右腹股沟疝高位结扎+修补术”。向家属交待病情,表示理解。患者于2日上午8:20进手术室,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右腹股沟疝高位结扎+修补术”,术后去枕平卧4-6h,沙袋加压6小时,吸氧、心电监护,补液支持治疗。术后3-6天方可离床活动。护理诊断/问题急性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排尿困难:与手术切口疼痛有关焦虑:与病程长,担心预后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腹外疝成因及术后相关知识有关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切后感染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嘱病员戒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2、休息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3、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