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志飞扬 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药(属)性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据 众 多 专 家 学 者 考 证 , 五 行 学 说 早 在 东 周 ( 春 秋 、 战 国 ) 、 迟 至 西 汉 时 已 被 应用 于 中 医 领 域 。 那 么 亦 可 如 是 说 , 五 行 学 说 在 中 药 领 域 的 应 用 , 也 不 应 迟 于 西 汉 之代 , 因 为 , 医 与 药 是 一 个 不 可 分 割 的 整 体 。 然 而 , 五 行 学 说 在 中 药 领 域 是 如 何 应 用的 , 由 于 传 世 中 医 药 书 籍 之 无 载 , 吾 人 已 不 得 而 知 矣 。 甚 至 直 至 当 代 , 在 各 种 中 医药 书 籍 数 量 逐 年 递 增 的 情 况 下 , 却 只 有 《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 之 专 著 , 而 无 “ 中 药 基 础理 论 ” 之 论 述 。 在 现 代 版 《 中 药 学 》 中 , 其 理 论 是 以 中 医 理 论 为 基 础 , 并 受 中 医 理论 指 导 , 根 本 没 有 自 主 的 哲 学 理 论 体 系 , 吾 中 国 哲 学 体 系 之 五 行 学 说 , 在 中 医 药 学领 域 , 已 被 中 医 学 所 尽 占 矣 ; 即 便 是 阴 阳 学 说 , 在 中 药 药 性 理 论 中 , 亦 是 半 遮 半 掩,也 没 有 单独论 述 , 自 成篇章。 笔者 认为 , 由 于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在 中 药 历史上之 缺失,加之 “ ……前此五 六十年 间, 最为 论 者 所 诟病, 他们多 认为 阴 阳 五 行 是 迷信的 、 不科学 的 , 遂使此维护中 华民族健康达三四千年 之 久的 医 药 , 有 一 蹶不 振之 势” ( 林品石、 郑曼青著 《 中 华医 药 学 史》 广西 师范大学 出版 社2007 年 7 月版 ) 之 历史因素影响下 , 导 致对中 药 学 之 哲 学 基 础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