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本剧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蒋垛中心小学课题组 执笔:刘晓东 夏丽 本课题为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于 2011年 12月申报立项。三年来,我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科研工作富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三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当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些现象:有些老师把课文已分析得很细,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放心,可是结果呢?你浪费了口舌,学生根本就毫无兴趣,教学效果甚微。 一些学生平时说话利索,但作文写得不是很好。也经常听到一些困惑的学生问:“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有些学生爱看课外书,但上起语文课觉得无精打采。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语文是死记硬背的,但考试结果却不理想。有一些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遇到使用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场合时,也常常束手无策。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主要原因是有的老师在课堂上靠繁琐分析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来实现既定目标。事实证明这样是不能奏效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在不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新课标理念才能逐步得以体现,课改的优越性才能得以展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综合性学习,要求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然而,作为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课改十多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单一学科教学轻综合性学习的现象,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如何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把语文教学的目标转移到实践性中来,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然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既减负又增效的目的。而课本剧,就是一种有价值的语文实践。它作为一种综合性强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开创了一个新的学习天地,深受学生和教师青睐。正是因为它让学生在“读—思—编—演”剧本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现个体丰富的创造力,确立了自己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领着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因此,面对新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