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而真正的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彻底让学生做主人,把课本知识当成游乐园,教师带着学生在知识的园地游玩,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中接受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舞台。。1、因材而设,学习目标要准确,学习重点要突出。语文课堂学习的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的指南,又是学生学的指标,也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语文学习目标首先要明确,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这个目标要根据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几点体会:其次,目标越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越紧凑,教学效果就越明显,教学的重点就越突出。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目标确定了,讲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在课堂45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例如,学习散文《荷塘月色》重点在散文语言的品味;学习古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目标为: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上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优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2、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要有自己的探索和创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比如:以前上作文课,老师往往是自己批改好,上课发给学生,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后,只是关注得了多少分或是给的什么评语,不是关心为什么得分不高,自己哪做的不好。而且老师把好作文向全班同学推荐时,总是感觉课堂气氛沉闷,尤其作文课都是在下午,第一节下课后,全部趴下,作文课好像成了催眠曲。可想而知,效果不佳。如何才能减轻自己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后来就逐渐尝试面批和学生互评的方法。尤其是学生互评,教师在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评判的标准,还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能。同学们在互评作文时,不仅共同解决评改中的难题,探究写作经验,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取长补短。还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相互了解,共同提高写作水平。3、相信学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信学生,你才会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放飞心灵。相信学生,你才不会错过讲台下打盹儿的爱因斯坦,呵斥声中做鬼脸的爱迪生。在讲高效课堂课时,老师虽然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但生怕学生思维跑题,怕浪费了时间,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往往是刚让学生自主探索,就又赶紧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来,舍不得花时间学生去自己探索。这样的教学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上的自主探索,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学生潜力无穷,只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指导一下学习的途径,他们会还给我们无数的惊喜。4、实施激励评价,激活课堂。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