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干什么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 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这些词语我们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每天写教学设计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用到这些动词,可是这些动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们放在教学目标里需要我们达成到什么程度?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 0 1 1 年版)》的颁布,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必将在《标准》理念引领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做到有效地教,高效地学,是我们当前一线老师们关注话题。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的学习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一、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及其运用 (一)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标准中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等 术 语。另 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 等 术 语。 这些词的基 本 含 义如下: • 了解:从 具 体实例 中知道或 举 例 说 明 对 象 的有关特 征 ; 根据对 象 的特 征 ,从 具 体情 境 中辨 认 或 者 举 例 说 明 对 象 。 • 理解:描述对 象 的特 征 和由 来 ,阐 述此 对 象 与相 关对 象 之 间 的区 别 和联系 。 2 •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 举例说明: 二年级《对称》教学中的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理解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掌握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会画对称轴,运用轴对称知识来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观察、猜想、验正和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创新等能力。 • 在本标准中,使用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