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质灾害的概念及类型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按照我国现有的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属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地质灾害共有 7 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和不稳定斜坡。我县最主要的灾害类型为滑坡,其次为崩塌,再次为地面塌陷和不稳定斜坡。 二 、滑坡、崩塌诱发的主要因素 1、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或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 2、地震引起坡体晃动或强烈振动破坏坡体平衡。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水库水体不断地冲刷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或边坡、地下采空、塘库堰蓄水或渗漏、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其它建设等改变和破坏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 。 三、滑坡监测的简易方法和手段 1 、设桩监测:在滑坡裂缝两侧埋设简易观察桩。 2 、设片监测:在挡土墙等建(构)筑物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或纸条。 3 、设尺监测: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 4 、刻槽监测:在滑坡前缘剪出带内刻槽。 定期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变化,以及裂缝形态和开裂延伸方向变化,根据变化情况,初步判断滑坡的发展趋势。 四、滑坡、崩塌发生的前兆 1、滑坡体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性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涸、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3、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现象。 4、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塌不断发生。 5、崩塌的脚部有凹腔或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6、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现象和嗅到异常气味。 7、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五 、滑 坡 、崩 塌 出 现 险 ( 灾 ) 情 采 取 的 措 施 1、立 即 发 出 制 定 报 警 信 号 , 险 区 人 民 群 众 马 上 撤 离 , 并 相 互 转 告 。 2、按 照 《 预 案 》 和 “两 卡 ”明 确 的 撤 离 方 向 和 路 线 进 行 撤 离 和 转 移 ( 必 须 首 先 人 员 撤 离 , 确 保 安 全 前 提下 , 其 次 是 财 产 转 移 ) 至 避 灾 场 所 , 并 妥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