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案例一 个案对象田馥甄, 9 岁女孩,小学四年级学生。二 问题简述小女孩 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马马虎虎,学习 意识不强,行为散漫, 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不喜欢看课外书,习作水平较差。三 家庭背景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小就住在爷爷奶奶家,老人年纪大了,对孩子比较溺爱,千依百顺,没有正确的教育意识。父母偶尔回家和孩子相处时间不长,情感交流不深且思想观念落后, 总认为只要学好课本知识就行了,反对孩子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没用。四 个案分析1 家庭教育跟不上孩子从小与老人住在一起, 和父母接触很少。 除一日三餐由老人照应外, 无人教育或是约束,经常离家玩耍,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更谈不上耐心读书。2 早期教育不当老人对孩子缺乏教育。 孩子由于天性活泼好动, 玩耍在所难免,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时间。 可田馥甄同学的爷爷奶奶并没要求孩子要按时读书学习,而是任由其随意玩耍,对学习不是很重视,从而产生厌学心理。五 个案指导及实施1、激发其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关键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 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针对孩子偏爱听故事的特点,先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读一些意境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需求。提出问题,设置迷团,激发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去探求答案, 寻求知识的欲望。不要去规定孩子读什么书,她喜欢什么就读什么, 先让书籍吸引住她的心, 培养兴趣。 自从我确定贾静怡为研究对象后就十分留意她的举动。有一次课外活动时间, 一个同学拿了一本 《伊索寓言》在教室看的津津有味, 旁边还有两三个孩子凑过去看,不时的传来一阵笑声。她也在旁边,我注意到她也想去看书的那种渴望,捕捉到她想看“寓言故事”这类书籍的信息后,我以此为突破口,在随后的时间里有意识地拿几本《寓言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样一些故事类书籍让她看,一段时间后,我惊喜的发现,课间她也捧着书,不再与同学玩耍嬉戏。“书本”让她玩耍的心回归了许多。2 和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引导学生阅读。 家长反对孩子阅读不外乎有两种因素,一是教育理念不够,觉得孩子读课外书没用,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家庭经济的制约,使父母没有过多的钱去买书, 从而不鼓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