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 这已是我们们的共识。 作为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我们们, 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们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二、课题研究调查课题开始,我们先对本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我们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 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三、课题研究主要措施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们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 我们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们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 每两个月更换一次。 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 向家长下发了 “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们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氛围。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2 参与,我们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 依据年段推荐书目。 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 我们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