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培训第一期运营总监---刘洋2020-02-05环卫的基本概念环境卫生: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卫生状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卫生管理: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对环境卫生工作实施决策、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服务宣传、教育等,最终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达到卫生要求的管理。环境卫生管理体系:为有效治理城乡生活废弃物,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而进行有关生活废弃物的清扫、保洁、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综合利用和社会管理等活动。一、环卫管理工作内容环卫现状承担着城乡环境卫生的行政管理与服务服务对象政府与市民环卫作业服务的特性市容环卫服务的特性:及时性、规范性、文明性、舒适性、社会性、连续性、安全性、环保性、动态等特性。目的:完善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达到环境卫生管理要求。最终的服务准则:天是蓝水是清的目标任务:永远围绕《中国城乡环境卫生体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城乡环境卫生体系的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和谐社会。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作为近年“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应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发展总体目标:——完善包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在内的基础设施。——营造清洁、优美的市容市貌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全面提高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科技水平。——健全环境卫生法规制度、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努力引导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相关国家文献:《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建立布局合理、能力充足、技术先进、方式适宜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前端收集、中端转运、末端处理)和相应的在线监管系统(智慧化环卫系统),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城市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示范项目,初步建立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网络和标准制度体系。县级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5%。社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需达到97%。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0%以上,其中县城达到20%以上,市级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全覆盖。建立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处理长效管理体系,城乡生活垃圾全面实行无害化处理,县级以上城市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二、环卫管理目的现状:为了加强城乡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城乡工作、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最终体现两点:居民工作、生活的环境需求社会文明建设的需求企业自身管理目的:提高自身生存环境提升自身区域竞争力管理措施重点:政策:制定目标,明确治理方向法律:规范企业行为技术:提升经济:税收政策等,促进循环经济三、环卫管理场所现状分析:市政府层面城乡(一体化)城市建成区、开发区等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区域、及政府划定并公布的(市容环卫管理区域)城市规划区乡镇政府层面城乡(市场化)乡镇镇区、下属行政村、自然屯等管理的区域、及政府划定并公布的区域环卫基础概念:面:市级建成区、乡镇行政区线:各级道路、乡道、河道点:环卫设施1.工程设施:垃圾焚烧厂、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站(房)、建筑垃圾堆场2.公共设施:垃圾收集点(桶)、废物箱四、环卫管理工作时间和作业程序(When)现状分析:市容环卫服务的特性:及时性、规范性、文明性、舒适性、社会性、连续性、安全性、环保性、动态特性等。及时性30分钟内(出现问题有响应、有结果)连续性365天,全年;从古到今24小时:对末端处理设施的监控16小时:重要街道保洁10小时:主要街道保洁8小时:垃圾转运,车辆运行;6小时:次要道路、小区保洁;河道保洁;动态特性人为(偷倒乱卸)、季节性(藤蔓秧杆)每天:每天从零开始(垃圾每天都在新产生)风吹了、水流了(垃圾就出现了)管理工作程序需要全过程管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