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课件2一、黄疸的定义: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34.2mol/L)致使皮肤、粘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症状和体征。第1页/共19页3正常胆红素•正常胆红素水平(1.7~17.1mol/L)结合胆红素:0~3.4mol/L非结合胆红素:1.7~13.68mol/L隐性黄疸(17.1mol/L—34.2mol/L)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临床上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之。第2页/共19页4•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第3页/共19页5通过肾脏滤过称尿胆红素不能通过肾脏滤过第4页/共19页6明确以下几个问题•非结合胆红素也称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通过肾脏滤过,尿液中不出现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能通过肾脏滤过,也称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随尿液排出)•尿胆素→粪胆素(随粪便排出)第5页/共19页7(一)溶血性黄疸1、病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后天性获得性溶贫: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错血型后的溶血、蛇毒等。黄疸的病因、机制和临床表现第6页/共19页8机制•红细胞的大量破坏,非结合胆红素大量产生,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使肝细胞受损——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第7页/共19页9第8页/共19页102、临床表现(重点)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表现:发热、寒战、腰痛及不同程度贫血和血红蛋白尿。第9页/共19页11(二)肝细胞性黄疸1、病因:各种导致肝细胞损害的疾病均可导致黄疸的产生。2、机制:肝细胞受损,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血中UCB增加;•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CB。部分CB经受损细胞或坏死细胞反流入血、胆汁排泄受阻使CB返流入血——血中CB增加。第10页/共19页12第11页/共19页132、临床表现(重点)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有出血倾向。第12页/共19页14(三)胆汁淤积性黄疸1、病因: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肝内泥沙样结石、寄生虫和癌栓等;肝内胆汁淤积:病毒性肝炎,药物性等。肝内性肝外性: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等。第13页/共19页15胆总管阻塞肝内胆管阻塞胰头癌第14页/共19页162、机制•胆道阻塞导致胆管压力升高,引起胆管扩张→小胆管和毛细胆管破裂→CB返流入血;•肝内胆汁淤积有些并非是机械因素引起。第15页/共19页17第16页/共19页182、临床表现(重点)皮肤呈暗黄色甚至呈黄绿色,并出现皮肤搔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变浅甚至为陶土色。第17页/共19页19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第18页/共19页20感谢您的观看!第19页/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