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难的思考与对策 1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难的思考与对策 XX 县区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谢光学 (2012 年 3 月 9 日) 近日,我省连续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管理态势严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省市领导高度重视,作了重要批示,提出了要狠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并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民心工程和政绩工程;提出了“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安排部署,严格要求,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作为地域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着诸多难题,管理难。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难点有几点思考。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农村运输需求量大量增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矛盾突出,人、车、路、管不能协调发展,安全隐患多,治理和管理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村、通寨公路线长路差。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步伐加快,农村经济迅速增长,基本实现了村、组通路,极大方便了老百姓。但是,交通安全管理矛盾随之突出:一是村民居住分散,乡(镇)、村、寨之间 距离远,有的相距 10 多公里,远的达 30 余公里,数里路不见一户人家,道路监管很难到位;二是村民居住地大部分系高山区,道路蜿蜒崎岖,险象环生,潜在隐患较大;三是路窄面差,由于村民通路急,早使用,通村路多数是节约型路,减少投入,公路质量差,安全隐患大。 (二)农用车辆增多。因党的惠农政策好,农民经济增长速度快,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快速增加,农村农用车、二轮、三轮摩托车、面包车膨胀,呈现了“烤烟摩托、药材摩托”等经济特色摩托,管理难度加大。 (三)无证驾驶人员多。农村交通便捷,车辆增加,驾驶人员多,特别是无证驾驶人员涌现出来。突出表现为:一是村民无证驾驶三轮摩托车运物资;二是年青人无证驾驶二轮摩托车赶场,特别是未满 18 岁的中学生无证驾驶尤为突出。 二、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难的成因 第一,安全意识差,源头治理难。由于农村地区地处偏僻,经济文化落后,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更是知之甚少,尤其是年青人买了车后,办牌办证观念淡薄,造成无牌无证车辆多,无证驾驶的多,重点是两轮摩托车;还有大部分的村民无安全意识观念,乘坐农用车、拖拉机、三轮摩托车或者是带“病”车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