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CI的适应症及护理CCU段靖娟什么是急诊PCI急诊PCI术是指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12小时内进行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首先在心脏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找出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及其病变部位,对病变部位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植入支架,使闭塞的血管得以再通,梗死的相关心肌得以及早的再灌注和功能恢复。•可以说,急诊PCI术为急性心梗病人构建了一条绿色通道,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诊PCI的优点近年来,急诊PCI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对ACS特别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23项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急诊PCI优于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主要不足是再灌注不够充分,90min的TIMI3级开通率低于60%,而急诊PCI恢复心外膜血流更加可靠,达到TIMI3级及再灌注比例可达90%以上。保护左心功能,提高患者长期的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次心肌梗死率和病死率,临床成功率高。急诊PCI的适应症(1)AMI或伴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者,症状发作12小时内能够行PCI并能及时完成者;(2)年龄等于或大于75岁的患者在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在36小时内、适合血运重建且手术能够在休克发生18小时以内进行者;(3)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肺水肿并且症状发作在12小时内;(4)症状发作12-24小时同时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血流动力学或心电活动不稳定和(或)有持续缺血证据的患者;(5)不适合行静脉溶栓治疗、症状发作小于12-24小时并且有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血流动力学或心电活动不稳定和或有持续性。术前准备•AMI起病急,病情严重,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并常伴有紧张恐惧。护理人员应在抢救同时,给予患者耐心细致心理辅导,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操作轻柔熟练,增加患者信任感。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完善各项化验检查,术前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碘过敏试验,左上肢留置套管针,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用药准备:嚼服拜阿司匹林300mg,波立维300mg口服。阿托品、多巴胺等抢救药品备用状态。•心电监护、吸氧状态下运送病人至导管室,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备用状态。术后护理(1)观察病人的胸部症状、心率、心律、血压、意识的变化,并加强并发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的观察。(2)给予静脉或口服补液,术后4-6h尿量达1000mL~2000mL,可起到清除造影剂保护肾功能和补充血容量的双重作用。穿刺部位的观察桡动脉穿刺者观察手部皮温皮色是否正常,有无肿胀及时减压。如穿刺处有少量渗血,可更换辅料。如渗血较多,可重新加压包扎沙袋压迫。经股动脉穿刺者,术侧下肢制动,术后采取平卧位。1h内每15min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鞘管有无移动、弯曲、折断。术后4h~6h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协助医生拔除鞘管,拔管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拔管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1Kg沙袋压迫6h~8h,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协助做好生活护理。12h后拆除包扎,解除制动。并发症的护理(1)局部渗血及血肿观察动脉鞘是否脱落,压迫是否充分,可以重新加压包扎,更换敷料。(2)低血压因术中使用造影剂为高渗液体,渗透性利尿,血容量不足,加上手术进饮少以及补液不充分容易引起低血压。应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当血压降低或出现头昏、心悸、出汗等血容量不足时应加大补液量。(3)尿潴留因需要卧床休息及患肢制动,大小便需要床上解决,一部分患者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可能发生尿潴留。这时候应先诱导排尿,膀胱部位热敷、轻柔按摩等,必要时可以导尿,不主张留置导尿。(4)恶性心律失常24h心电监护,除颤器及抢救药物备齐,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报告医生,留取心电图.协助医生处理好心律失常。(5)消化道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容易诱发应激性溃疡.再加上强化抗血小板、抗凝,因此消化道出血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应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严密监测血压及出凝血时间、补充血容量、根据情况停用一到两种抗凝药物直至黑便消失两天以上。(6)下肢深静脉血栓抬高患肢,主动活动术侧足踝,予术侧肢体抓捏按摩,已降低静脉血液滞留、血栓形成。术后健康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