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应用研究》中期报告邵庄中学负责人:朱锦玺2011年10月-2012年12月(一)、选题的背景1、新课程的需要2、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3、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需要一、研究的背景(二)选题的现实要求1、为贯彻我校高效管理办学的理念出发2、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1、科学合理分组的研究2、科学民主的制定小组评价方法的研究3、小组在班级管理实际应用的研究(1)小组的定期调整方案的研究(2)及时反馈,解决小组中出现的问题(3)小组在班级管理中出现问题和策略的研究三、研究的内容1、文献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比较分析法4、经验总结法四、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五、研究计划第二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加强理论学习,确立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计划。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1月)1、实施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并及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总结。2、对实施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经验与不足,为下一阶段活动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3、聘请有关领导指导、鉴别、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的个案,形成阶段性成果。第四阶段:结题(2012年12月)撰写结题报告。(一)通过研讨交流和专家指导建议,对初步确定的项目研究课题做了修改、完善,最后课题确定为《关于小组在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应用研究》。六、研究过程(二)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统一认识,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并明确分工。(三)理论学习定期交流。通过讲座、培训、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六、研究过程(四)通过开集体会,讨论课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期的交流,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五)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来解决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如考评细则的修改等一些和学生有关的问题。(六)通过大量的课例研究。把发生在小组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案例过程”,然后再围绕案例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形成教学案例。为以后的班级管理提供经验。六、研究过程(七)通过前后实验对比,来纠正研究中不合理的方法。1、制定了小组的合理分组方法。2、制定了量化考核细则和评价方法。3、制定了小组的定期调整方案。4、制定了学生操行自评表。5、设计了在班级管理中小组合作评价方式与内容制定的调查问卷。6、制定了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7、教师尝试使用小组班级管理的心得6篇。七、取得的研究成果8、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9、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七、取得的研究成果1、小组的评价方法尽管改进了几次,有些内容很难量化,很难对此进行评价。2、对小组的评价激励方法单一,怎样对小组进行多方面、多样化的评价。3、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倦怠,一小部分学生参与性降低;有些组员产生了依赖。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1.加强理论学习。针对自身理论知识状况,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成功的研究经验为己所用。九、课题下阶段的研究计划及措施2.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并要求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案例和反思。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