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肿的治疗一、定义二、分类三、临床表现四、检查五、治疗六、护理常规七、健康教育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一)牙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和牙有关。1.根尖周囊肿和残余囊肿2.始基囊肿3.含牙囊肿4.牙源性角化囊肿(二)非牙源性囊肿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故亦称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1.球上颌囊肿2.鼻腭囊肿3.正中囊肿4.鼻唇囊肿牙源性颌骨囊肿多发生于青少年。角化囊肿有两个高峰期:20~30岁和50岁年龄组。多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1、牙源性颌骨囊肿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如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2、如果囊肿发展到更大时,表面骨质变为极薄之骨板,扪扣时有乒乓球样感觉,并发出羊皮纸样脆裂声,最后,此层极薄的纸也被吸收时,则可发生波动感。一般囊肿大多向颊侧膨胀;但角化囊肿可有1/3病例向舌侧膨胀,并穿破舌侧骨壁。当下颌骨囊肿发展过大,骨质破坏过多时,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或缺牙。4.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角化囊肿(颌骨囊肿的一种类型)的囊液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1.X线平片颌骨囊肿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锐利,其内可以是单房或多房。随着囊液积聚,囊肿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可引起临近牙移位,少数可见牙吸收。周围骨质吸收,囊腔壁为致密白线(骨皮质线)。角化囊肿X线:2.穿刺检查诊断穿刺目的在于判明囊肿的性质和排除其他病变的可能性。3.活体组织检查诊断至于活检,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即经过X线片、穿刺检查,仍不能确定其性质,不能排除炎性肉芽肿、中央性血管瘤或其他病变可能的,需藉助活体组织检查手段作最后定性。活检可以确定囊肿性质及其他病变的存在。但如穿刺为多量鲜红血液,活检应十分慎重,以免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颌骨囊肿的治疗,除年龄因素外,囊肿发生的部位也决定手术方法的选择。囊肿位于上颌骨或下颌骨,前部或后部,中线或两侧,都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处理。囊肿大小不一样也应采取不同方法。1.小型囊肿的治疗2、中性囊肿的治疗3、大型囊肿的治疗如为死髓牙引起,可将病源牙作根管治疗,充填后作囊肿摘除,或在术中充填,同时作根尖切除。创口可予以缝合,一般均可获得一期愈合。如为残根引起,可拔除残根,扩大拔牙创齿槽窝,将囊肿摘除或刮净,拔牙创予以缝合,也可获得一期愈合。根尖感染引起的小型囊肿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治疗:腭前部或中线的裂隙囊肿,如切牙管囊肿,鼻腭囊肿或正中囊肿的治疗。如作一次囊肿摘除,剥离囊膜时极易穿通鼻底,形成口鼻漏。这种瘘道修补起来非常困难,有时经多次手术也难修复。对于这种情况,最好不作囊肿摘除,而作半切除开放手术。即将囊肿突出或未突出口腔的囊肿壁,连同表面的腭黏膜切除,其鼻腔面不予切除。术后于进食后冲洗囊腔即可,一般术后3~6个月,即可长平,囊膜色泽与腭黏膜相似,毋需再次切除。这种方法创伤很小,也相对安全,绝无穿通鼻腔的并发症发生,非常适宜于老年人。2.中型囊肿的治疗老年人颌骨的中型囊肿,治疗比较复杂。因老年人大部分缺牙或合并牙槽骨萎缩。中型囊肿如位于上颌前部者,可能压迫梨状孔突入鼻底;后部者可能侵入上颌窦。如位于下颌,老年人下颌骨因缺牙变窄,体部或升枝的囊肿可能压迫或推移下齿槽神经管,并将邻近牙推移异位或根尖位于囊腔内,这种情况下,如作一次性囊肿摘除,上颌可能穿通鼻。腔或上颌窦,下颌则易损伤下齿槽神经管;如损伤邻牙,还需作根管治疗或拔除,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对老年人,均不适宜作这些治疗。因此,老年人中型骨囊肿的治疗,以开窗减压术最为安全,且创伤小,痛苦少,同样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当然惟一的不足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