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胡向玲解剖•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以下至粗隆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粗隆部位是松质骨,老年时变得脆而疏松,易发生骨折。因该部位有许多肌肉附着,血液供给丰富,且骨折的接触面大,所以容易愈合亦很少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因粗隆间骨折有发生髋内翻的倾向,骨折易在畸形位愈合,由于承重线改变,可能遗留跛行,在后期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病因•大多为简介暴力所致。由于粗隆部受到内翻及向前成角的复合应力,常引起髋内翻畸形。临床表现与诊断•1.外伤史。•2.症状及体征:•⑴受伤后即不能起立行走。•⑵大粗隆部有明显肿胀及压痛。•⑶骨折有移位者,患肢短缩、外旋。•⑷主动活动障碍,有时有骨擦音。•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治疗•手术•皮牵引:是通过牵拉皮肤再拉到皮下组织和骨骼,故又称间接牵引法。此种牵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穿破骨组织,对肢体损伤小,痛苦少。缺点是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kg,否则容易把牵引带拉脱。所以,一般用于小儿或老弱患者的骨折牵引或关节炎症时矫正与固定。作用:纠正患肢缩短和髋内翻畸形。护理•牵引套下滑:1.牵引套大小的选择要合适如果患者体质消瘦,牵引套与肢体周径不相符时,可先将牵引套缝制缩小,使其周径与之适合。2.用两条棉质大毛巾包裹。包裹方法用一条毛巾包裹下肢大腿部,一条包裹下肢小腿部,包裹时毛巾的起点从腿的上部开始,先将边缘反折向上,以防牵引套边缘棱角对皮肤的压迫,在腓骨小头处,毛巾双层上下包裹后,在粘牵引套时,牵引套的松紧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不下滑为宜,以足背动脉搏动有力为准,粘牵引套时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粘,以防从近心端向远心端粘,过紧造成远心端血液回流受限、肿胀致患者不适,粘贴后将露出牵引套的毛巾反折,不造成堆积,也利于观察周边皮肤,尤其是足跟部皮肤是否有异常。护理•保持正确体位是防止发生髋内翻畸形的最根本措施,因此应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如患肢内收,可发生髋内翻畸形。为防止患肢内收,应将骨盆放正,两下肢同时外展中立位牵引。•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用3-5cm厚的枕头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充血、水肿。保持有效的牵引•注意牵引的方向、大小,牵引绳有无受压,牵引绳是否过长使牵引锤触地等。•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纠正。(1)被服衣物等不可压在牵引绳上,(2)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3)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至头或脚抵住了床头和床尾栏杆,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4)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牵引重量应保持悬空,如坠落在地上或旁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也应及时纠正。观察肢端血液循环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观察项目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检查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的方法:用力按压趾甲,甲床出现苍白区,松开后又很快转红润为血液循环正常。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趾引起剧痛,病人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指导患肢功能锻炼•指导患者以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包括患肢在内的全身肌肉和关节活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骨痂生长,从而使骨折愈合,恢复患肢功能,预防并发症发生。①伤后1~2周,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同时被动活动髌骨,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其他小关节活动②2周以后,足趾、踝关节伸屈活动,膝关节屈曲活动应遵医嘱执行。③去除牵引以后,全面锻炼关节和肌肉,下地行走在医生允许和指导下进行。保暖•冬季应注意肢体保暖,可用棉被覆盖或包裹,防止受凉。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及便秘•增加营养、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及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素食物。合理搭配营养,多食水果蔬菜,也可少食多餐,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