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 7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一、应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l、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l00CFU/ml;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必须无菌生长。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消毒内镜时戊二醛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 2、对消毒物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每次检查 3-5 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3、对灭菌质量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外 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 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 中加用5 类化学指示物,5 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5、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6、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7、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问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每年一次。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总数< 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无菌检浏合格。 二、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以下规定。 l、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