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带的急诊应用专家共识 止血带(tourniquets,TQ)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止血工具,目前广泛应用于创伤事件、战伤及日常生活损伤的紧急救治。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出血是可救治性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止血带的使用可以起到临时止血,且可以应对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战伤主要是火器伤、爆炸冲击伤等,大量可预防性死亡病例的分析与研究显示,这些严重损伤常导致四肢动脉损伤并伴有严重大出血,进而导致死亡,推荐止血带应用作为战场急救时不可控制的肢体出血伤员一线救治手段。 现有临床研究表明,在日常创伤中,潜在可预防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出血,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致命性出血发生在四肢。合理使用止血带对平民严重肢体创伤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可使病死率显著下降,而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2013年美国外科学会和联邦调查局 为改 善 枪 伤和批 量伤员的生存 率,发布 了 (The Hartford Consensus)哈 特 福 德 共识,该 共识强 调早 期 使用止血带控制肢体出血是管 理枪 伤和批 量伤时的关 键 组 成 部 分。2016年3 月 第 四版 哈 特 福 德 共识推荐: 止血带适 用于任 何 损伤机 制的肢体出血控制,包 括 机 动车 碰 撞 导致的肢体损伤和出血。 由 于日常的损伤种类 较 多 、致伤机 制差 异 大、使用者能力 不同 、创伤伤员转 运 机 制不同 等原因,以及担 心 发生使用中发生神 经 损止 血 带 的 急 诊 应 用 专 家 共 识 --第 1页止 血 带 的 急 诊 应 用 专 家 共 识 --第 1页伤、肢体缺血以及截肢等并发症问题,导致止血带在民用领域的使用存在一定争议。国内急诊和院前急救也见到由于止血带使用压力不够、绑扎位置错误等不当而导致了出血增多,严重者甚至造成失血性休克以致死亡的病例。为规范国内急诊外科临床以及院前急救诊疗行为,规范止血带的使用,参照国际国内的指南、规范以及文献,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和急救医学特点,达成该共识,为急诊医生、院前急救者在创伤急救中规范使用止血带提供基本的指导。 1 常用止血带的类型 与临床特点 目前临床上可供急救使用的止血带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充气式、卡带式、布条式以及旋压式。各类型止血带使用范围和临床特点各不相同,精心设计的止血带能够可靠地实现出血控制,降低发生休克的风险,提高存活率。 1.1 充气式止血带 院内急救和骨科手术时的标准止血带。充气式止血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