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引 言寓言教学在中外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就已经写了很多优秀的寓言故事,寓言一词即源于《庄子· 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欧洲的《伊索寓言》、印度的五卷书等也是非常优秀的寓言教学教材。寓言作为一种文体有着独特的魅力, 然而当下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多数都没有挖掘到寓言的真谛,禁锢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寓言故事揭示的哲理做死的规定不容许学生有新的想法、 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教师没有一颗童心课堂枯燥等都有碍于寓言教学目的的实现。一、 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概况以及价值(一)简说小学课堂寓言教学“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后人解释为“寄寓之言”, 寓言是借一定的比喻来寄托要表达的意思。寓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寓言这种文体浅显易懂却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版本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寓言,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六个年级共有 23 篇寓言故事, 《狼和小羊》、 《会摇尾巴的狼》、 《守株待兔》、 《狐狸和乌鸦》、 《揠苗助长》、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南郭先生》、 《渔夫和蛇》、《狐假虎威》、《伊索寓言》等选篇寓言教学是一种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和开拓思维能力、 培养审美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教学活动, 借助于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浅显的文字,效果十分显著。寓言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符合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二)小学课堂寓言教学须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课堂寓言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特征。小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均处于很低的阶段, 受自身认识能力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认识具有独特的童趣性和幼稚性等特点, 但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儿童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又具有巨大的不平衡性, 高年级儿童较低年级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更客观和更深刻,小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心理和智力发展速度较低年级学生更迅猛。这要求教师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低年级教学中要有童心,珍爱童趣,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品论寓言;高年级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不能抹杀学生的创意2 / 9 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够强对许多寓言的感悟不能达到很透彻的水准,这时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深刻感悟哲理,而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