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点 2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点击考纲考核内容测量要求识记理解应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 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考点详解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 时间: 1953-1957 年。2. 任务: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 成就: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二、 1954 年宪法1. 通过的会议: 1954 年 9 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 内容: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3.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4. 意义:这部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三、三大改造1. 时间: 1953 年―― 1956 年底。2. 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 大跃进运动:( 1)背景: 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全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 2)表现:农业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和工业大跃进中的全民大办钢铁。( 3)成绩和影响:①成绩:在“大跃进”运动中,全国人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奋发努力,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表现了可贵的建设热情,取得了一些成就,如人民大会堂建成。②影响:这场运动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2. 人民公社化运动( 1)开始的时间:1958 年。2 ( 2)内容: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作为基层单位。并认为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3)评价: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