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知识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氧化还原反应是基于电子得失(转移)的反应,多为复杂反应,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反应机理比较复杂。有些反应常因伴有反应的发生而没有滴定的计量关系;有些反应虽然从热力学上判断可以进行,但反应速率缓慢,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必须创造适宜的条件才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自身指示剂(高锰酸钾)、专属指示剂(淀粉)、氧化还原指示剂(二苯胺磺酸钠)。实验二、溶解氧的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及操作方法,特别是水样的固定操作。•2.了解溶解氧测定的干扰因素及其消除方法。方法选择•溶解氧的测定方法很多,有碘量法、电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以及气体分析法等。其中经常使用的为碘量法和电化学分析法(也称隔膜电极法)。碘量法容易受到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的干扰,一般适用于较清洁的水样,隔膜电极法则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水样中如含有较多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杂质时宜采用隔膜电极法或修正的碘量法。•水样中亚硝酸盐氮含量高于0.05mg/L,二价铁低于1mg/L时,采用叠氮化钠修正法,此法适用于多数污水及生化处理水;水样中二价铁高于1mg/L,采用高锰酸钾修正法;水样有色或有悬浮物,采用明矾絮凝修正法;含有活性污泥悬浊物的水样,采用硫酸铜——氨基磺酸絮凝修正法。•隔膜电极法和快速溶氧仪法是根据分子氧透过薄膜的扩散速率来测定水中溶解氧。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可用于现场测定。为克服电极隔膜使用寿命短、安装操作的麻烦,现今开发了无膜荧光法测定。•分光光度法仅适用于溶解氧含量低微的水样测定。碘量法测DO之原理•在水样中加入过量的Mn2+和碱性KI溶液,Mn2+与碱作用生成白色Mn(OH)2沉淀,在有溶解氧存在时Mn(OH)2立即被氧化形成三价或四价锰的棕色沉淀,这一过程称为溶解氧的固定。高价锰化合物沉淀在酸性介质中,被I-还原并溶解,同时析出和溶氧相当量的游离I2(需要有KI过量才能溶解),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游离I2,以淀粉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根据Na2S2O3的用量可以计算水中的溶氧含量。测定过程(固定、酸化、滴定)的主要反应如下:•固定:•Mn2++2OH-=Mn(OH)2(白色)•2Mn(OH)2+O2=2MnO(OH)2(棕色)•酸化:•MnO(OH)2+2I-+4H+=Mn2++I2+3H2O•滴定:•I2+2Na2S2O3=2NaI+Na2S4O6主要仪器与试剂碱式滴定管、溶解氧水样瓶(或磨口试剂瓶)、碘量瓶(或具塞锥形瓶)、移液管、吸量管等。1.锰盐溶液:称取480gMnSO44H2O或400gMnCl24H2O溶于500mL纯水,然后稀释至1000mL。(MnSO4·H2O)2.碱性KI溶液:称取150gKI溶于100mL纯水,另取500gNaOH溶于500~600mL纯水。冷却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并稀释到1000mL。(NaI+KOH)3.H2SO4溶液(1+1):4.H2SO4溶液(1mol/L):在不断搅拌下将28mL浓硫酸慢慢加入472mL纯水中。5.淀粉指示剂(5g/L):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先用少量纯水调成糊状,倾入沸水中煮沸并稀释至100mL。6.Na2S2O3标准溶液(0.01mol/L):称取Na2S2O35H2O(AR)约2.5g,溶解于刚煮沸放冷的纯水中,再加0.4gNaOH,稀释到1000mL,摇匀后贮于棕色试剂瓶中。7.碘酸钾标准溶液(0.01000mol/L):称取0.1783gKIO3(基准级试剂,预先在120℃干燥2h),溶于少量纯水,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8.KI固体(10%溶液)操作步骤Na2S2O3溶液的标定:移取碘酸钾标准溶液20.00mL于锥形瓶中,加10%KI5ml,再加入H2SO4溶液(1molL-1)5mL,用纯水稀释至约50mL,立即用Na2S2O3溶液滴定到淡黄色时加淀粉1mL,继续滴定到蓝色消失。按下式计算Na2S2O3溶液的浓度:水样的测定1.水样的采集:用采水器把水样采上来后,立即把采水器的胶管插入水样瓶(125mL左右)底部,放出少量水,润洗2~3次,然后将胶管再插入瓶底,令水样缓慢注入瓶内,并溢出约2~3瓶体积的水。在不停止注水的情况下,提出导管,盖好瓶塞。瓶中不得有气泡。2.固定:立即向水样瓶中加入MnSO4和碱性KI各0.5mL。加试剂时刻度吸管尖端应插入水面下2~3mm,让试剂自行流出,沉降到瓶底。然后立即盖好瓶塞反复倒转20次左右,使溶氧被完全固定。静置,待沉淀降到瓶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