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视网膜母细胞瘤VIP免费

视网膜母细胞瘤_第1页
1/16
视网膜母细胞瘤_第2页
2/16
视网膜母细胞瘤_第3页
3/16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LOGO流行病学表现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成人发病罕见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18000至1:21000无种族、地域及性别差异有较高的自然退化率,达1.8%~3.2%,高于其他肿瘤的1000倍单侧发病为多,双侧发病约18--40﹪病因与发病机制来源于视网膜胚胎性核层细胞有遗传性(40﹪)一部分有家族史,一部分为合子形成过程中突变所致非遗传性(60﹪)两种方式。为体细胞突变所致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位于13号染色体1区4带,是一种抗癌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缺失或失活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大约93%的遗传型和87%非遗传型RB患者发现有Rb基因突变临床表现及分期2.青光眼期:肿瘤长大充满玻璃体腔,晶状体和虹膜受压前移,使房角变窄或关闭,眼压升高,或因肿瘤细胞阻塞或直接侵犯房角引起头痛、眼痛、结膜充血等继发性青光眼症状。临床表现及分期2.青光眼期:肿瘤长大充满玻璃体腔,晶状体和虹膜受压前移,使房角变窄或关闭,眼压升高,或因肿瘤细胞阻塞或直接侵犯房角引起头痛、眼痛、结膜充血等继发性青光眼症状。临床表现及分期3.眼外蔓延期:最常见经视神经蔓延至眶内和颅内,也可穿破角膜、巩膜形成突出眼球外肿块临床表现及分期4.全身转移期:转移途径:(1)多数经视神经或眶裂进入颅内。(2)经血行转移至骨及肝脏或全身其他器官。(3)部分经淋巴管转移到附近淋巴结。预后转移一般不常见,多循血路转移至骨、肝、肺、肾等处。淋巴道转移只在眼眶软组织被累及时才发生,多转移到耳前及颈淋巴结。预后一般不好,多发病一年半左右死亡。偶见自发性消退。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眶内颗粒状、结节状、斑片状钙化肿瘤沿视神经向外或颅内蔓延时,可造成视神经孔或眶上裂扩大,眶壁骨质受压变薄晚期可造成眶腔扩大,骨质破坏影像学表现CT表现:(RB首选CT检查)眼球玻璃体内后部肿块样高密度影瘤内可见斑点、斑片或者团块状钙化,文献报道钙化发生率90﹪以上CT值通常大于100Hu以上,增强可见未钙化瘤体不同程度强化影像学表现超声表现A型:①极高的反射(坏死液化区为超低的反射);②单个回声源;③有声影。B型:①视网膜组织破坏;②形状不规则的肿块;③有声影。鉴别诊断转移性眼内炎及葡萄膜炎Coats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晶状体后纤维增生,Terry综合征)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幼线虫肉芽肿视网膜发育不全、先天性视网膜皱襞、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和先天性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等治疗原则和方法治疗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综合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眼球摘除术,保存视力治疗方法:眼球摘除外部放射治疗化疗减容局部治疗基因治疗,球内注射,靶向治疗,单克隆抗体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视网膜母细胞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