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之我见 XX 县区浆水乡党委书记 彭英九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真实写照。然而,有些农村党支部纪律涣散、政治软弱、经济落后、脱离群众、摇摇欲坠,严重地影响了党在农村的形象和威信,必须下大决心加以解决。 第一,破解支部书记一将难求难题,选好主事者。“群雁高飞头雁领”,作为“领头雁”的村党支部书记在一个村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如有“天一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的名字就像华西村的金字招牌一样熠熠生辉,正是这名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华西村在改革开放时代走出了一条集体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又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为什么改革开放 30 年来很多农村依然贫穷落后,除了自然条件的客观因素外,农村党支部缺乏一两个能人带动也是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号召下,一些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有头脑的能人纷纷从农村跳出来,创业成功后再也不愿回到贫穷落后的农村去生活。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一些经济实力和思想观念都相对落后的人员,习惯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许多村党支部书记正是受到这种自然经济的思想观念束缚,虽然为党工作了几十年,只有苦劳谈不上功劳。虽然支部书记可能换了几个,但大都是守摊看店的角色轮换,山河依旧而没有什么起色。但往往愈是贫穷的村群众对执政者的要求愈高,参政议政的意识也愈为强烈,导致支部书记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群众看把戏似的闹个不停。在这些贫穷落后的农村,支部书记一将难求是令乡镇党委政府相当头痛的问题。往往是有能力的党员不愿干,没能力的党员争着干;有觉悟的党员干不了,没觉悟的党员干不好;有水平的村民没资格(不是正式党员),没水平的党员老资格;有想法的党员没经验,没想法的党员只“念经”,走不出“愈穷愈换,愈换愈乱,愈乱愈穷”的恶性循环。时代呼唤吴仁宝式的英雄,群众需要吴仁宝式的党员。为了走出恶性循环,要敢用三大观念破难题。一是破除求稳观念,敢于换将。求稳怕乱是乡镇党委政府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所以在某个村乱的时候希望采取看一看、等一等、拖一拖的保守办法,但往往越拖越乱。如果一个村支书连自身的稳定都保不了,那么这个村出状况是迟早的事。党委政府应当下决心易将,采取适当的方式撤换不称职的支书。二是破除求全观念,善于选将。国难思良将。不要以为在这个贫穷落后几十年的村,会现成地有一位吴仁宝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