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计划 在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恪守 “求是务实、与时俱进”的教育哲学,引领发展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合作交流,规范工作细节,不断增强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努力把市教科院建设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教学决策的参谋中心、课程建设的研发中心、课堂教学的指导中心、教育质量的监测中心和教育数据分析与处理中心,为常州市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1.引导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努力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设丰富、多元。探索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的走班教学方式,进一步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探索学分制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施内容与方式。研究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厘定与评价方案。 2.引导全市中小学教师以推进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为契机,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广大教师继续认真学习集我市众多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智慧的《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丛书,切实加强课型研究,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课堂教学新范式。 4.继续组织开展小学、初高中各科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课程实施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继续组织常州市中小学(幼儿园)相关学科教师基本功竞赛或优质课评比活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6.加强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引导教师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和生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完善生成性教学的区域推进策略。 7.完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教学新视野”资源建设,提升数字化学习的水平。积极完成、稳妥实施市政府信息化工程中的“数字化学习”“教育评价建设”两个项目。启动首届常州市首届中小学校优秀网站评比工作。 8.加强对各类考试的研究。深入研究各类教育发展的态势,引导学校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形成教学的系统思维。积极开展分层教学研究和命题研究,增强考试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 1)加强对教育部、江苏省新一轮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研究,引导学校改进课程与教学管理方式,促进教师提高课程研究能力、改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 2)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常态监测,科学分析现状,准确谋划未来,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教师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