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 的原理与梯形图 一、原理 (一)PLC 的简单工作原理 PLC 是采用“顺序扫描,不断循环”的方式进行工作的。即在 PLC 运行时,CPU 根据用户按控制要求编制好并存于用户存储器中的程序,按指令步序号(或地址号)作周期性循环扫描,如无跳转指令,则从第一条令开始逐条顺序执行用户程序,直至程序结束。然后重新返回第一条指令,开始下一轮新的扫描。在每次扫描过程中,还要完成对输入信号的采样和对输出状态的刷新等工作。 PLC 的扫描一个周期必经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PLC 在输入采样阶段:首先以扫描方式按顺序将所有暂存在输入锁存器中的输入端子的通断状态或输入数据读入,并将其写入各对应的输入状态寄存器中,即刷新输入。随即关闭输入端口,进入程序执行阶段。 (二)PLC 的程序编制 1、编程元件 PLC 是采用软件编制程序来实现控制要求的,编程时要使用到各种编程元件,它们可提供无数个动合和动断触点。编程元件是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通用寄存器,数据寄存器及特殊功能继电器等。 PLC 内部这些继电器的作用和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中使用的继电器十分相似,也有“线圈”与“触点”,但它们不是“硬”继电器,而是PLC 存储器的存储单元。当写入该单元的逻辑状态为“1”时,则表示相应继电器线圈得电,其动合触点闭合,动断触点断开。所以,内部的这些继电器称之为“软”继电器。 FX0S-20MR编程元件的编号范围与功能说明 元件名称 代表字母 编号范围 功能说明 输入继电器 X X0-X14 接受外部输入设备的信号 输出继电器 Y Y0-Y7 输出程序执行结果并驱动外部设备 辅助继电器 M M0-M51 在程序内部使用,不能提供外部输出 定时继电器 T T0-T55 延时定时继电器,触点在程序内部使用 计数继电器 C C0-C15 减法计数继电器触点在程序内部使用 数据寄存器 D D0-D31 数据处理用的数值存储文件 2 、编程语言 所谓程序编制,就是用户根据控制对象的要求,利用 PLC厂家提供的程序编制语言,将一个控制要求描述出来的过程。PLC最常用的编程语言是梯形图语言和指令语句表语言,且两者常常联合使用。 1)梯形图(语言) 梯形图是一种从继电接触控制电路图演变而来的图形语言。它是借助类似于继电器的动合、动断触点、线圈以及串、并联等术语和符号,根据控制要求联接而成的表示 PLC输入和输出之间逻辑关系的图形,直观易懂。 梯形图中常用 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