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与师爱案例师德——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以及整个民族的教育事业,而教育事业的完成则需要数以万计的一线教师,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记等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而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的“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则成了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德,它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一、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要强调自身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具体地说,每天我们都有早读,要求学生不准迟到,所以不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炎夏日,我总是提前到教室,从不迟到半分钟,无形中就给学生做了榜样。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学生乱抛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为了给学生做表率,见到教室里或操场上有垃圾袋,我总是弯腰捡起,放到垃圾箱。所以我们班教室一天到晚从不见半点纸屑, “你我齐伸手, 垃圾便没有” 是我们的口号,我们不仅喊了出来,而且也做到了。二、诲人不倦,从点滴做起所谓“千年树木,十年树人”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士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所以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绝不能用过激的手段和言辞泯灭他们上进的愿望。循循善诱,慢慢引导“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让他们慢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三、爱心的培养——师德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 “师爱”。在一定程度上,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爱学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是最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他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师魂。在《吕氏春秋》中就指出: “要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古人尚且明次道理,何况我们呢?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单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就会放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热量。我想我们教师就是一根火柴,我们在燃烧时,不但点燃学生,还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