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患者的护理常规概念▪水肿(edema)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常为凹陷性);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一般情况下,水肿这一术语,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症状起因(一)全身性水肿1、心源性水肿:常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炎等。2、肾源性水肿:常见于各型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等。3、肝源性水肿:常见于肝硬化、肝癌等。4、营养不良性水肿: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贫血、维生素残缺乏等。5、内分泌性水肿:如黏液性水肿、经前期水肿等。6、功能性水肿:包括特发性水肿、旅行性水肿等。7、妊娠性水肿:包括妊娠性水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局部性水肿1、过敏性水肿:包括血管神经炎等。2、阻塞性水肿:包括肢体静脉血栓形成、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丝虫病等。3、炎性水肿:如复发性丹毒、痈等。4、创伤性水肿:如挤压综合征,毒蛇咬伤等。常见疾病▪右心衰竭、心包炎、各型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肝硬化、肝癌、慢性消耗性疾病、贫血、维生素残缺乏、黏液性水肿、经前期水肿、特发性水肿、旅行性水肿、妊娠性水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管神经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丝虫病、复发性丹毒、痈、挤压综合征、毒蛇咬伤。鉴别诊断(一)心脏病性水肿心力衰竭时可引起水肿,衰竭的程度不同,水肿的程度也不同,可从踝部发展至全身。严重的水肿除下肢外,上肢、胸部、面部均可发生,甚至胸腔、腹腔、心包内也可见积液。临床上有心脏病病史、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下肢水肿在活动后明显、随心力衰竭的纠正水肿也消失等均有助于心脏性水肿的诊断肾脏病性水肿肾脏病变引起的水肿可骤起,布及全身,有时仅限于眼睑。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肾功能减退、高血压等。肾病综合征常为全身性浮肿,而眼睑、面部更显著。慢性肾炎的水肿一般为全身性,根据病情的变化可以时轻时重,有时仅限于眼睑。肝脏病性水肿•起病较缓慢,有时可布及全身,但以腹水及下肢水肿为明显。严重时面部黄瘦,而腹部膨隆及下肢水肿形成明显对照。临床上可有肝功能损害、血浆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可能有黄疸、脾大,钡餐检查可发现食道静脉曲张。营养缺乏症•一般为全身性水肿,发生较缓慢,如不纠正可呈渐进性。有长期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缺乏的病史,营养改善后可消退。妊娠性水肿▪有妊娠史,以下腹部为主,其程度可随腹部▪膨隆的增大而明显,合并妊娠期毒血症时可▪全身水肿,临床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及高血压等症状。局部性水肿▪1、局部静脉阻塞:可出现局部凹限性水肿伴有紫绀及表浅静脉▪扩张。▪2、淋巴系梗阻:丝虫病或慢性淋巴管炎病人因淋巴回流受阻而出现局限性水肿,以下肢及阴囊部位常见。▪3、过敏性:对药物、食物或环境过敏而突然发生水肿,常局限于面部眼睑等。常伴荨麻疹及体温升高。评估和观察要点1.患者水肿发生的初始部位、时间、诱因及原因,水肿的特点、范围、程度、进展情况,与饮食、体位及活动的关系,患者的心理状态,伴随症状、治疗情况、既往史及个人史。2.患者生命体征、体重、尿量、颈静脉充盈程度,有无胸水征,腹水征,患者的营养状况、皮肤血供及张力变化,是否有移动性浊音等。3.患者水肿部位的皮肤是否完整。4.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护理诊断/问题1.体液过多2.活动无耐.3.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病程观察在病因明确并实施治疗后,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密切观察原发病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变化外,对于水肿的观察须注意以下两点。1、水肿的消退情况:经过积极的治疗后,水肿应逐渐消退。此时,须观察水肿发生部位范围是否减小、程度是否减轻,并定期测量体重。对于腹水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腹围。若水肿未见明显消退,应考虑下列原因:①病人未遵医嘱服药;②药物选用不当或剂量不够;③病因治疗不彻底;④诊断有误。然后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处理。2、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水肿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利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