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途径一、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第一诊疗为胆囊结石(ICD-10:K80.1/K80.200)行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二)诊疗根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1 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7 版)。1.症状: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2.体征: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3.辅助检查:B 超、CT、MR 或 MRCP 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正常,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1 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7 版)。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四)原则住院日为 9-11 天。(五)进入途径原则。1.第一诊疗必须符合 ICD-10:K80.1/K80.200 胆囊结石。2.当患者合并其它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解决也不影响第一诊疗的临床途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途径。(六)术前准备 1-2 天(工作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生化全套、凝血功效、输血前普查八项;(3)肝胆彩超;(4)心电图、胸部 X 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 AFP、CEA、CA199);(2)超声心动图、肺功效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患者);(3)肝胆 CT 平扫或 MRCP。(七)抗菌药品选择与使用时机。1.抗菌药品:按照《抗菌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43 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实验成果调节抗菌药品。2.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品的经验治疗。3.防止性用抗菌药品,时间为术前 0.5 小时,手术超出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品;总防止性用药时间普通不超出 24小时,个别状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4.在予以抗菌药品治疗之前应尽量留取有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实验,作为调节用药的根据。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解决,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5.造影剂选择:碘过敏实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实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八)手术日为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