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诊疗常规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久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办法。含有方便易行,疗效明显等特点,并且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又可免去打针服药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眷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惯用穴位」小儿特定穴位有“点”、“线”、“面”,以双手居多,“小儿百脉汇于双掌”。五个指头能够调理五脏,几条线就能够维护小儿健康。五经:拇指—脾经;食指—肝经;中指—心经;无名指—肺经;小指—肾经。几条线:小儿手臂阴面靠中指那条线—天河水; 手臂阳面靠拇指那条线—三关; 手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六腑。 「操作办法」 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 24 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种环节。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能够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普通分推 24 次,惯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环节。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 24 次,每运 3 次后轻轻按一下,惯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环节。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惯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环节。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惯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环节。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多次。不管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因此又名“总收法”(收诊法)。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 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能够调节各脏功效,并治疗有关的疾病。诸如: (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