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施工质量控制1.1 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一是审查施工队伍的承建资格;二是审查施工现场人员的技术资格证和上岗证;三是审查施工机械,压桩机、桩槌与否符合现场的土质、桩径、桩深的规定,全部机械与否有有效的检查证明。1.2 管桩进场的检查及堆放。管桩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和检查报告,并对桩身的外观质量进行全数检查。管桩堆放不得超出 4 层,应堆放在坚实、平整的场地上,并采用可靠的防滚、防滑方法。1.3 压桩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复核桩位的轴线、标高精确性;检查压桩机的型号、压力表、配重;检查机械操作的工作环境、供电状况等,根据地质状况和桩尖深度至桩顶标高拟定桩长。施工准备工作完毕就绪,正式打桩前,应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地质、质监等单位在施工现场共同进行工艺试桩,拟定贯入度、持力层的强度、桩的承载力、收锤原则等重要参数。1.4 拟定压桩次序。对群桩承台应考虑压桩时的挤土效应,不同深度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同一单体建筑,普通规定先施压场地中央的桩,后施压周边桩,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压。1.5 垂直度的质量控制。当管桩插入地面和接桩时施工人员要用两台经纬仪或线锤,在两个成 90 度的侧面观察,调节好桩的垂直度,然后开始压桩,垂直度偏差不适宜不不大于0.5%。在施压过程中,决不允许用桩机拖桩,以免桩倾斜而影响桩的质量。1.6 接桩的质量控制。管桩对接前应检查上下端板与否清理干净。焊接时最佳两个焊工同时进行,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 4-6 点,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渣须清干净后方能焊外层,焊缝应饱满持续。为确保焊缝质量,应冷却 8 分钟后方可施压,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立刻施压。焊接接桩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1.7 压桩的质量控制。根据地质资料控制压桩,沉桩速度不能过快,普通控制在每分钟 1米左右为宜。当碰到压力值忽然下降,沉降量忽然增大;桩身忽然倾斜、跑位;桩身混凝土出现裂缝;地面隆起,邻桩上浮;按设计桩长压桩但未达成设计值,或单桩承载力已达设计值但压桩长度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等状况时,应立刻停止压桩,及时与设计、地质、监理等有关人员研究解决,分析因素采用对应方法解决后方可继续沉桩。压桩时应合理调配管桩长度,同一承台桩的接头位置应互相错开。压桩时若遇条石、块石等地下障碍物,宜采用引孔解决。1.8 终止压桩的质量控制。终止值由设计拟定,位于普通土层时,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