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症皮肤镜体现与病理特性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症(seborrheic keratosis,SK)皮肤镜体现与病理特性的关系。办法:选用 1 月-12 月本院门诊临床拟诊为 SK 的 66 例患者,观察皮肤镜下体现及病理特点,分析不同皮肤镜体现与病理特点的关系。成果:66 例患者通过 皮 肤 镜 检 查 诊 疗 SK 58 例 ( 87.88% ) , 通 过 病 理 检 查 确 诊 SK 59 例( 89.39% ) ; 以 病 理 检 查 为 金 原 则 , 皮 肤 镜 检 查 诊 疗 的 敏 捷 度 为93.22%(55/59),特异度为 57.14%(4/7),诊疗符合率为 89.39%(59/66),误诊率为 42.86%(3/7),漏诊率 6.78%(4/59),Youden 指数 0.504,Kappa值为 0.901(P=0.004);四种类型皮肤镜体现对应的病理类型各有不同,比较差别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镜分型体现与病理特性含有较高的一致性,斑片型重要病理分型为角化型,天鹅绒样型重要病理分型为巢状型,疣状增生型重要病理类型为腺样型及刺激型,扁平丘疹型重要病理类型为棘层肥厚型。标签: 脂溢性角化症; 皮肤镜体现; 病理特性脂溢性角化症(seborrheic keratosis,SK)是一种表皮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也常见于部分青年人,普通发生于四肢、头面部等[1-2]。皮肤镜属于新型无创检测技术,能够有效观察人体皮肤表皮下(或者皮肤表面)难以肉眼分辨的形态学特性[3-4]。由于 SK 皮肤鏡形态与病理检查成果间与否存在对应关系尚不完全清晰,为比较病理变化及皮肤镜下所观察的图像的有关性,探讨电子皮肤镜在诊疗 SK 中的临床价值,本文研究选用 1 月-12 月期间来院就诊的 66 例 SK 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以下。1 资料与办法1.1 普通资料 选用 1 月-12 月本院门诊临床拟诊为 SK 的 66 例患者,其中男42 例,女 24 例;年纪 20~74 岁,平均(40.39±2.85)岁;皮疹分布:躯干 16例,四肢 26 例,面部 24 例;病程 2~38 个月,平均(28.96±2.57)个月;皮损面积最小(0.3×0.5)cm?,最大(1.6×2.3)cm?。纳入原则:无光敏感的禁忌证;年纪 20~80 岁;皮损分布在头面部或手背等暴露部位;皮损直径<3.0 cm[5]。排除原则:治疗部位有感染灶;2 周内经受日光曝晒者或 6 个月内使用过光敏剂者;瘢痕体质者;妊娠或哺乳期者;治疗部位有纹身或接受过皮肤移植手术的患者;严重心脏病患者或免疫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