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疾病概述V1.0目录CONTENTS流行病学01发病机制02诊断与分期03治疗与随访04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FerlayJ,SoerjomataramI,DikshitR,etal.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worldwide:sources,methodsandmajorpatternsinGLOBOCAN2012[J].IntJCancer,2015,136(5):E359-386.全球2012年胃癌新发病例约95.1万例,因胃癌死亡病例约72.3万例,分别位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五位、死亡率第三位中国胃癌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的42.6%和45.0%,在全球183个国家中位于发病率第五位、死亡率第六位中国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北部东北东部中部南部西南西北235.2444.097.736.1179.591.124.3174.475.52015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的地域分布年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性别:>50岁男性胃癌发病率为同期女性的2倍以上地域: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是高发地区1.左婷婷,郑荣寿,曾红梅,等.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52-582.WanqingChen,RongshouZheng,PeterD,etal.CancerStatisticsinChina,2015[J].CACANCERJCLIN2016;00:00–00相关危险因素•饮食因素•盐腌食品•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少•吸烟饮酒•遗传因素•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BRCA2基因突变不仅与结直肠癌有关,还与胃癌有关•基因改变•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微卫星不稳定等•微生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Hp):目前认为Hp感染是胃癌的致病因素,在胃癌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他微生物:杂色曲菌、黄色曲菌等真菌•肥胖•肥胖是贲门癌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均与胃癌发病有关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三级预防二级预防一级预防CBA•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生存率,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患者,提高胃癌生存率•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类固醇性抗炎药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胃癌的三级预防胃的结构胃: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有两口、两缘,分为4部分:贲门部、幽门部、胃底、胃体粘膜层:包括表面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粘膜下层:是胃壁内最富于胶原的结缔组织层,是胃壁中最有支持力的结构。肌层:浆膜下较厚的固有肌层,由三层不同方向的平滑肌组成。浆膜层:覆盖于胃表面的腹膜,形成各种胃的韧带,与邻近器官相连接,于胃大弯处形成大网膜。•癌组织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胃癌,不论其范围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根据形态分为I、IIa、IIb、IIc、III型•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直接影响早期胃癌的转移概率和预后,并决定了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早期胃癌•癌组织突破粘膜下层,浸润肌层或浆膜层者,此时肿瘤不仅发生直接浸润性扩散,且多伴有淋巴、腹膜和(或)血行转移,故也称为中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根据肿瘤在粘膜面的形态以及胃壁内浸润方式确定,分为BorrmannI~IV型进展期胃癌AB胃癌的大体分型胃癌UICC/AJCC分期——TNM分期(第8版)胃癌的临床分期与生存率相关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治率低于10%;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且生活质量低早期诊断对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李世荣,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基本策略.继续医学教育,2007.21(9):p.22-25SEERdatabase–O’ConnellJetal.JNatlCancerInst2004;96:1420–5AjaniJA.JNatlComprCancNetw2013IsobeY.GascricCancer2011•增生性息肉:占总数75%以上,癌变率0~4%•腺瘤性息肉:直径<2cm,癌变率2%,直径>2cm,癌变率40~50%•因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10年,患胃癌的危险明显增加•随诊及动物实验研究已证实慢性胃溃疡可以恶变,但癌变率不超过5%•慢性萎缩性胃炎•表现为粘膜固有层有炎性细胞浸润和腺体萎缩•Hp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残胃•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的癌前状态临床概念•其他癌前疾病•胃巨皱襞症•恶性贫血•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结肠息肉病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