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SNMP 工作过程 ① 被管设备上的 AGENT 从 UDP 端口 161 接收来自网管站的串行报文; ② 经过解码、团体名验证、分析得到管理变量在 m ib 树中对应的节点,从相应的模块中得到变量的值,再形成响应报文,编码发送回网管站; ③ 网管站得到响应报文后,再经同样的处理,最终显示结果。 二、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是指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是网络有效、可靠、安全、经济运行的技术体系。 网络管理的目标是尽量满足网络管理者和网络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常规的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 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网络管理发展趋势 1. 网管系统(NMS)2. 应用性能管理(APM)3.桌面管理系统(DMI)4.员工行为管理(EAM) 5.安全管理(SM)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业务量——业务量强度 (2)时延:一个报文从网络的一个端到另一个段所需要的时间。网络的时延主要包括传输时间、服务时间和等待时间。传输时间是很小的,在性能分析中所说的时延主要指服务时间和等待时间。 (3)呼损 (6)信道有效传输率 (4)吞吐量 (7)系统效率 (5)信息传输速率 (8)平均报文延迟时间 时延主要由两部份构成,一是信息在信道上传输产生的延迟,二是存储转发延迟; 排队论研究的是一种排队现象。 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性能的分析和研究与对其他系统一样,常常采用模拟方法。 一是数学模拟; 二是物理模拟。 常用的程序设计方法有两种:面向过程的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在现代网络管理模型中,数据库是管理系统的心脏。在 OSI 标准中这个数据库被称为管理信息库(MIB)。 网络 MIB 中的数据可大体分为三类: 感测数据:测量到的网络状态 结构数据:网络的物理和逻辑构成 控制数据:网络的操作设置 数据库按其采用的数据模型分为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种。 1.集中式数据库 特点:系统中的各用户在其终端上共用中心计算机的集中数据库。 优点:数据共享的高效性、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能够得到保证,但数据的安全性比分布式数据库差。 分布式数据库有三种结构:层次型、联邦型和全程型。 第三章 一个网络管理系统从逻辑上包括管理对象、管理进程、管理信息库和管理协议四部分。 有图 在网络管理中,一般采用网络管理者—网管代理模型。 现代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是由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