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值腾讯 QQ 空间及手机社区平台高速发展,迭创新高;我也想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简单地聊一些关于 SNS 的理解; 个人认为,从严格产品意义而言,国外是FACEBOOK,国内是校内网最先实现相对完整地SNS 社区产品架构的;而早期的网易社区,腾讯 IM 平台,早期博客形态的 QQ 空间,包括现在一些手机社区,都和 SNS 有些偏差; 具体地讨论以下问题: 1)SNS 社区的三层产品架构: Profile;Relation;Content&App; 2)SNS 三层产品架构之间的关联与相互依存; 3)关系链开放及 New sFeed,SNS 的重要元素; 4)市场上 SNS 产品形态及商务模式; 1. SNS 社区的 三层产品架构; 从概念上,SNS 是一种新的在线生活方式;连FACEBOOK 自己都说自己不是一个网站,而是在创造一种新的网络生活方式;这个理念和腾讯的“在线社区产业”是相通; 从外部一些文章可看到,腾讯形成了在线社区 3C 产业链,分为三层,从下到上分别是用户(Cu stomer), 社区(Commu nity ), 内容(Content);这是腾讯的创造性贡献; 其实,具体到一个 SNS 社区产品模型,从下到上也分为三层: 1) 底层,Profile;用户的属性描述及行为画像; 比如用户的社会属性,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还包括用户的爱好,服务使用倾向等推导属性; 这相当于社区的“地基”,一定要建立的很稳固,这里有几种细分: 一类是用户的直接属性; 表现为用户可以通过直接引导填写的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毕业年份等基本社会属性;看到所有的 SNS 都在引导用户填写,甚至采用一些激励措施; 二类是用户在社区中生存所获得的社区属性;比如成长等级,称号,虚拟职务,角色等; 三类是用户的隐藏的扩展属性; 即系统通过对用户在各类社区长久活动留下痕迹的智能挖掘与分析,所形成的对用户有统计意义的商业偏好属性;比如用户 XX,是一个 30 岁左右,怀孕期的妈妈,对婴儿用品,化妆品有独特的潜在偏好; 一个不同完善程度的社区系统,对于一个用户信息的收集也是不同层次的;而所有的商业网站通过持久竞争,留下来最宝贵的核心竞争信息,就是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掌握能力了; 2)中间,Relation; 用户群内部关系链; 在 WEB1.0 时代,每天浏览 SINA 的人可能有 100 万,但他们虽然同在访问一个网站,同看一条新闻,但相互之间无法察觉,无法交流和沟通,这 100 万人中是孤立的,没有关系链; 随着 WEB2.0 元素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