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展览对当代书法发展的影响 1980 年,为筹备成立中国书协,举办了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拉开了现代书法展览的序幕,此后各项书法展赛活动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迄今为止,中国书协已经先后主办了九届全国书法展、三届兰亭展、八届全国中青展、七届新人展、六届篆刻展、八届刻字展、二届青年展、六届楹联展,还举办了多次正书展、行书展、草书展、隶书展、篆书展、扇面展、妇女展、大字展、小品展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主题展、商业展,如果加上各省市书协和其他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书法展览,可以说不计其数。书法展览已经成为当代书坛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围绕每一届国展,各种看稿会、培训班、冲刺班便纷纷出炉,每届国展的参展人数动辄达数万人,而入展数量只有区区三四百件,其入展之难远远超过了高考。展览前后,各类书法报刊、网站纷纷开展一系列投票、讨论,有关展览的帖子热得烫手。参展、获奖名单一出来,获奖者弹冠相庆,落选者捶胸骂娘,一系列揭露展览内幕的文章也纷纷炮制出来,对展览存在的问题进行口诛笔伐。可以说,书法展览已经是当代书法传播最主要的形式,成了书法创作的指挥棒,对当代书法的发展,书法流派和书风的形成,对书协组织本身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 书法展览已经成为引导书风最主要的力量 书法在过去是文人进入仕途的必要条件,文人在进行科考、选举官吏的时候要求必须要能写得一笔好字,在宋元明清后它成为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陶冶性情的一种方式。在古代的中国,书法是在文人的书斋里生存的,书信往来,吟诗唱和,写得好的信稿、书稿就是上佳的书法作品,可以让文人雅士焚香听琴,把酒赏玩。在宋代以前没有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都是手札册页。挂起来的中堂、对联等大幅作品应该是在元明以后才开始出现,特别是在明朝以后。挂在书斋里的书法作品一般数量比较少,只是一两件作品,显得很雅致。那个时候没有人把书法当做一门艺术去追求,书法的目的是实用。尽管有不少人为了写一笔好字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仅仅是为了入仕进阶,提高个人地位,专职的书法家是没有的。那时候人们对书法的要求是“无意于佳乃佳”,没有后期制作这一说。但是在现代展览模式下,书法作品早已和实用脱离了关系,成了纯粹的艺术品。而且由于展厅非常宏大,上百幅作品挂在一起,对作品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不仅字要写得好,而且要有醒目的形式(外在的装裱形式、灯光等)。因为它是艺术品,艺术就要有最佳的展示过程。而且在展厅里...